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 > 第153章 考个童生

第153章 考个童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巧巧,豆腐坊来人了,说今早的货都送完了,问你下午还去不去作坊。”张金花站在灶房门口说道。

“去的,娘。我这就过去看看。”黎巧巧擦干净手,将陶罐放在阴凉处。

张金花看了一眼那陶罐,虽然好奇却也没多问。

巧巧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脑子里总有些新奇主意,偏偏这些主意还都给吴家带来了好处。

别的不说,单是豆腐生意,就让家里收入翻了好几番。

“送货的人都回来了?没出什么岔子吧?”黎巧巧边走边问。

“平安回来了。如今一趟雇两个壮汉跟着,哪个不长眼的敢打主意?”张金花语气中带着自豪。

吃一堑长一智,张金花拍板,每趟送货都雇本村两个壮汉随行保护,一趟支付十文钱。

这既保证了安全,又让村民得了实惠,如今村里人见到吴家人,个个都和和气气的。

婆媳二人走到前院,正碰上从镇上送货回来的吴家老二和老三。

两兄弟满头大汗,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娘,今儿个于氏商行又加订了五十板豆腐,说是客人特别喜欢咱家的油煎豆腐。”老三吴铁根抹了把汗,兴奋地说道。

“那是自然,咱家的豆腐方圆百里独一份!”张金花满脸得意,随即又吩咐道,“快去洗洗,一身汗臭。巧巧,去灶房给他们盛碗绿豆汤解解暑。”

黎巧巧应声而去,心里却在盘算着豆腐生意的下一步发展。

开春仅一个月,豆腐生意在扣除所有成本后,纯利润就高达一百多两银子。

照这个势头,老吴家今年必定能迈向富裕。

但她明白,要想长久维持红火的生意,还需要在品质和创新上下功夫。

下午,黎巧巧在豆腐作坊里指导工人们制作新口味的香辣豆腐干。

她将现代知识融入传统工艺,调制出的豆制品风味独特,深受顾客的喜爱。

“四嫂子,杨家村来人问,能不能也往他们村送货哩!”看管作坊的李大锤询问道。

黎巧巧想了想,摇摇头:“眼下产量跟不上,贸然扩大市场只会砸了招牌。等新窖建好,豆子储备足了再说吧。”

李大锤连连点头:“还是巧巧你考虑周全。”

夕阳西下,吴家男人们从田里归来,女人们早已备好热水和饭菜。

晚饭后,黎巧巧借着油灯,在纸上勾勒着新的豆腐模具图样。

吴涯凑过来看。

“这是什么?”

“我想做一种心形的豆腐,婚宴上用最合适。”黎巧巧头也不抬地回答。

吴涯眨眨眼:“心形?这个主意好啊!”吴涯拍手称赞。

夜幕完全降临,万福村陷入寂静,只余蛙声一片。

黎巧巧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蛙鸣,思绪飘向远方。

明天,她打算再去采些桃花,试着做点桃花糕。

如果成功,说不定又能为吴家添一门新生意。

日头西斜,乐川学堂放了月假。

吴涯和侄子吴藏海一前一后走在回村的土路上。

吴藏海背着书箱,步履从容,吴涯则轻装简行,手里拎着个小包袱,目光四处打量。

“四叔,快些走吧,天黑前还得赶到家。”吴藏海回头催促,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

吴涯不紧不慢地跟上,嘴角挂着笑。

他这位大侄子,在学堂里对他爱答不理,回到家倒摆起晚辈的谱来了。

两人刚到村口,就听见水车吱呀作响的声音。

吴多福正领着几个村民在田埂上巡视,见到两个读书人回来,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藏海,铁牛,回来得正好!快来帮把手,这边水车正缺人呢!”

吴藏海面露难色:“爷爷,我这刚走了远路,脚还酸着……”

“我去吧。”吴涯爽快应下,把包袱往吴藏海怀里一塞,“侄子替我拿回去,我帮爹踏会儿水车。”

吴多福满意地点头,领着吴涯往水车那边走。

吴藏海抱着两个包袱,站在原地愣了片刻,这才不情不愿地往家走去。

水车旁,吴涯脱了鞋袜,卷起裤腿,利落地踏上水车。

他踏得又快又稳,水哗啦啦地往田里流,比旁边两个壮汉踏得还顺畅。

“铁牛可以啊!在学堂读了几天书,这力气倒没落下!”一个汉子笑道。

吴涯笑而不语。

吴多福站在田埂上,听着周围村民的夸赞,腰板挺得笔直。

小儿子既是读书人,又不娇气,这让他脸上十分有光。

夕阳完全沉下山头时,吴涯才从水车上下来。

吴多福拍拍他的肩:“走,回家吃饭去!你娘今天特意杀了只鸡。”

晚饭桌上果然丰盛。

一大盆蘑菇炖鸡摆在正中,周围绕着煎豆腐、炒青菜、咸鸭蛋,还有一碟新腌的萝卜干。

张金花给每个人都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催促大家快吃。

韦氏夹了块鸡腿肉放到吴藏海碗里:“多吃些,在学堂辛苦了。”

接着又夹了块鸡翅给吴多福,“爹也辛苦了,今儿个踏水车踏得最好,给咱家挣足了面子。”

这话明着夸公公,暗里却把功劳都归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黎巧巧听了,只低头抿嘴一笑,夹了块鸡胸肉放到吴涯碗里。

酒过三巡,吴涯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

“爹,娘,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他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吴多福脸上,“夫子觉得我有些天赋,建议我今年下场试试,考个童生。我自己也想去试一试。”

这话一出,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

韦氏最先沉不住气,“啪”的一声把筷子拍在桌上:“四弟,你才读几天书?藏海可是学了整整三年才去考的童生!你这急匆匆地去考,不是白费钱吗?”

她转向吴多福,语气激动:“爹,您可别被那些话糊弄了。我听说有些夫子就爱哄学生去考试,好赚推荐费呢!”

吴藏海慢条斯理地咽下口中的饭,这才开口:“娘,话不能这么说。四叔既然有心向学,是好事。只是……”

他转向吴涯,嘴角挂着笑意,“四叔可能不知,童生试虽是最基础的,却也不容易。我当年考了两次才过,县里多的是考了五六次还没有中的。”

这话听着是劝慰,实则字字都在说吴涯不自量力。

黎巧巧正要开口,吴涯却轻轻按了按她的手:“大嫂和侄子的顾虑我都明白。所以我这次去考,主要是为了熟悉考场,并不指望今年能中。”

韦氏冷笑:“你说得轻巧,那报名费、赶考的路费、住宿费,哪样不是钱?”

“这钱我们四房自己出。”黎巧巧终于开口,声音清脆,“不花公中的钱。”

韦氏噎住了,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吴藏海也愣住了,他没想到四房如此阔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