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小国同盟(2 / 2)
这个提议带着血腥味,却出奇地符合当下绝望而焦躁的氛围。它绕开了无解的历史和民族争论,将一个政治问题粗暴地转化为了一个军事竞赛问题。
彼得罗维奇首先响应,“我同意!让士兵的勇气和鲜血来证明,谁才配得上马其顿!我提议,我们签订一个以军事行动为基础的同盟条约,而不是一份详细的清单!”
科尔格鲁上校权衡利弊。希腊海军强大,但陆军相对较弱,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人在内陆争夺马其顿腹地并不占优。但他也有自己的筹码,希腊的目标非常明确:夺取萨洛尼卡这个爱琴海重要港口,以及色雷斯南部沿海地区。这些目标相对有限且具体,可以通过海军封锁和关键登陆来实现。
“可以,”科尔格鲁缓缓点头,“但我们不能完全无序竞争,那会便宜了奥斯曼人。我们需要一个基本的框架。”
经过又一轮激烈但目标明确的争吵,一份充满巴尔干式精明与妥协的《雅典攻守同盟密约》雏形逐渐形成。
条约不预先精确划分马其顿及色雷斯的归属,但约定战后依据“实际控制线”和“军事贡献度”进行最终划分。
塞尔维亚承诺出动主力部队,从北面进攻奥斯曼控制下的马其顿北部和科索沃地区。其主要作战方向被默认为斯科普里及其以北区域。
保加利亚的起义军及志愿部队将配合塞尔维亚行动,并在东线罗多彼山脉发动攻势,牵制土军。其主要利益区被默认为马其顿东部和色雷斯北部。
希腊则负责海上封锁奥斯曼爱琴海沿岸,并动用陆军主力,进攻色萨利和伊庇鲁斯,最终目标是占领萨洛尼卡。条约默许希腊对萨洛尼卡及周边沿海地带拥有优先索取权,这是希腊同意模糊划分马其顿内陆的前提。
黑山利用其山地作战优势,在阿尔巴尼亚北部边境发动袭击,牵制奥斯曼兵力。
各方承诺在战争期间相互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持,并不得攻击盟友的军队。约定在某一方攻占的区域内,其他盟国军队需在对方要求下限期撤出,避免直接冲突。
针对俄国,各方承诺继续接受俄国的武器、资金和顾问援助,利用俄国来增强自身实力,为战后争夺积累资本。
当代表们最终在文件上签字时,没有人感到喜悦,只有一种踏上不归路的沉重。他们都知道,即便击败了奥斯曼,巴尔干的烽火也远未到熄灭之时,他们彼此之间,很快就会从盟友转变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但在这之前,还是对抗奥斯曼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