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国之重器(2 / 2)
当年的科拉超深井,在钻探深度达到1.2万米后,最后的262米深度挖掘足足用了约6年时间,足见挖掘之艰难。
就算是科技极大发展之后的如今,万米超深井挖掘的难度确实降低了一些,但仍旧属于国之重器级别的存在。
而就算陆地上的地壳最薄弱处也有至少2万米的深度。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挖穿地壳这一工程,从难度和意义上来说,都丝毫不亚于当年的人类文明首次载人登月!
86天时间完成这一如此伟大的工程,用异想天开来形容毫不为过。
面对这一几乎不可逾越的现实障碍,视频会议室之中,所有与会者都沉默了。
末日计划顾问团团长孙长河思考片刻,问道:“挖穿地壳,直接探测地幔这件事,没有其余代替方案么”
那位专家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确定的答案:“没有。”
“好。既然现有钻探技术不可能做到在86天内打穿地壳,那么,有没有具备潜力的新技术”
“有的,离子钻探。其技术原理为,放弃传统的旋磨、切削,再使用钻井液冷却钻头并将岩石碎屑带回井口的模式,直接生成高温等离子体喷射到岩石上,将岩石汽化。
之后,采取气体冷却技术将岩石蒸汽淬火,让其瞬间凝结成微粒,再通过高压气体,直接将其吹出井口做进一步处理。
做一个类比的话,大概类似于将一颗烧红的铁球放到一块冰块上。
铁球热量会瞬间融化并汽化冰块和水,让它们直接蒸发,以此‘钻’出一口井来。
从理论上来说,离子钻探技术一旦成熟,其掘进速度极快,有望达到每天1000米,2万米的深井也只需要20天而已。当然,这只是理论速度。并且,它只能应用于陆地,无法进行海底挖掘。”
孙长河慢慢闭上眼睛,陷入到了思考之中。旁边,陆兆明等具备科学背景的人则快速调来了有关离子钻探的资料,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
“详细介绍一下离子钻探技术的现有进展、产业规模、现实应用等资料。”
“是。”
那位领军专家快速组织了一下语言,慢慢道:“如今实验室之中,小型离子钻探设备已经研发成功,进入到了实际验证阶段。现实应用的话,一些隧道挖掘工程尝试着使用过,但因为故障率和成本太高的缘故,最终选择了放弃……”
他将相关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又一次沉默思考后,孙长河看向了这位专家。
“既然已经有成品出现,那至少从理论层面来说,制造出足以承担2万米以上深井挖掘任务的离子钻探设备不存在根本性障碍,只有工程和技术障碍。
现在距离末日还有86天,以稳妥计,给最终挖掘和数据分析留出50天的时间,还剩下36天时间。”
孙长河看向同样参加了此次会议的议事团和决策团成员们:“我建议,举世界之力,召集所有相关领域专家,征用所有研究机构和相关零部件厂商,物资和人力无限制供应,在36天时间之内……研发出可用的离子钻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