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23章 不得再行深入探查。(求月票!!!求订阅!!!)

第123章 不得再行深入探查。(求月票!!!求订阅!!!)(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应道。

声音在殿中回荡,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圣明?

或许吧。

但这“圣明”的背后,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无奈。

所有人都明白,经此一事,太子李承乾在朝堂上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陛下庇护、需要朝臣教导的储君。

他凭借一己之力,撬动了一个连陛下和满朝公卿都感到棘手的局面,并且成功地让所有人都意识到——离了他,不行。

这不是依靠嫡长子的身份,不是依靠帝王的偏爱,而是依靠实实在在的、让人无法替代的能力和布局。

朝会在一片诡谲的气氛中结束。

百官鱼贯退出两仪殿,阳光照射在朱漆廊柱上,映出一张张心事重重的面孔。

他们低声交谈着,内容无外乎太子病情、债券后续,但更深层的,是对未来朝局走向的担忧。

陛下年富力强,雄才大略,正值春秋鼎盛。

而太子,却已展现出如此峥嵘头角,甚至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以往这只是史书上的告诫,如今却似乎成了迫在眉睫的现实。

太子若康复,以其如今之势,会甘于继续蛰伏东宫吗?

陛下又会容忍一个影响力如此庞大的储君多久?

若太子一病不起……那这看似已成之势,又会引发何等剧烈的权力洗牌?

没有人知道答案。

他们只知道,贞观朝堂的风向,从今日起,恐怕真的要变了。

一股来自东宫的、带着些许神秘和强悍气息的新风,已经吹了进来,再也无法忽视。

李世民独自坐在两仪殿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

他屏退了左右,殿内空旷而寂静。

“信用……债券……玉盐……”他低声咀嚼着这几个词,眼神锐利如鹰隼。

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那个躺在东宫的人,以及藏在他身后的影子。

“高明……”

李世民喃喃自语,声音里听不出是欣慰,是忌惮,还是冰冷的审度。

“你倒是……给了朕一个好大的‘惊喜’。”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地图》前,目光扫过辽阔的大唐疆域。

这片江山,是他一手打下,呕心沥血治理的。

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他选定的继承人,过早地、过分地来分割这份权柄。

太子的势,确实成了。

但这“势”,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对于帝王而言,一个过于弱势的继承人令人担忧,而一个过于强势的继承人,同样令人寝食难安。

过了一会儿,一份由百骑司呈递的密奏悄然送至两仪殿御案前。

李世民展开细看,眉头渐锁。

奏报详实记录了近些时日对东宫属官、侍卫、宦官等共计二四十七人的暗查结果。

本来是要查探东宫高人的,可是现在查出很多李世民都不知道的事情。

其中,太子左庶子张玄素与齐王府旧人有过诗书往来;

詹事府丞赵弘智之侄,近日在洛阳与人争田,闹出人命却凭借其叔父关系压了下来;

更有三名东宫侍卫,被查出与魏王府一名典军有同乡之谊,私下曾一同饮酒。

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若在平日,李世民或会申饬,或会敲打。

但在此敏感时刻,这些细微的牵连与污点,被百骑司的探子一一挖掘出来,呈于御前。

李世民合上奏报,指尖在紫檀木案面上轻轻敲击。

他深知,东宫属官体系庞大,其中关系盘根错节。

自晋阳起兵至今,跟随他的功臣宿旧,其子弟姻亲多有在东宫任职者,视为储君班底,此乃惯例。

而山东、江南等地的世家大族,为维系家族长盛,亦会遣子弟入东宫,既为投资未来,亦是质子。

这本是帝王平衡之术的一部分。

然而,当探查的触角真正伸入这片泥沼,搅动起来的,远非几桩个人劣迹那么简单。

寻找高人的过程将这些都抖露了出来,他可以顺便都处理了。

但然后呢?

然后就是与整个官僚体系,与那些支撑着大唐江山的世家大族更为激烈的对抗。

他李世民不怕这些臣子,他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压服他们。

但他不能让他们团结起来。

一个分裂的、互相制衡的朝堂,才是稳定的朝堂。

若因探查东宫之事,迫使这些平日里有龃龉的势力因共同的危机感而联合,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尤其,是在东宫还有一个声望急剧上升、隐隐展现出独立势头的太子之时。

若自己与整个朝堂官僚系统关系紧张,那病愈后的太子,会处于何种位置?

那些在自己这里受了委屈和惊吓的臣子,会不会转而更加投向东宫?

此消彼长之下,太子的“势”恐怕会膨胀得更快。

想到李承乾,李世民心中更是复杂。

这个儿子,此番病倒,是真病还是假病?

若是心病,因何而起?

若是韬晦,意欲何为?

那个藏在背后的高人,在这场风波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是否正冷眼旁观,甚至乐见其成?

种种念头交织,让李世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孤立。

他站起身,走到殿外廊下。

这万里江山,亿兆生民,似乎都在他掌控之中。

但此刻,他却感到了一种来自内部的、无形的掣肘。

帝王并非无所不能。

他需要臣子去治理国家,需要世家去稳定地方,需要一套既定的规则和默契来维持统治。

打破这种平衡,需要付出代价,而眼下,为了一个尚未明朗的东宫“隐患”,付出可能动摇统治根基的代价,值得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万般无奈,夹杂着一丝被冒犯的愠怒,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翌日,李世民召见百骑司统领,只淡淡吩咐了一句。

“东宫之事,暂且到此为止。未得朕令,不得再行深入探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