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32章 目的究竟为何?(求打赏!!!)

第132章 目的究竟为何?(求打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

“以工代赈”……这说法新颖,但细想之下,确实比单纯施粥要高明得多!

既能救济,又能做事,还能维护民心稳定。

李承乾越说思路越顺畅。

“此外,动用常平仓存粮,择机投放市场,非为压价,而为示朝廷掌控,增加供给,平抑过于剧烈的波动。如此,疏导与管控结合,方可于灾祸中寻得生机。”

他没有提及“食蝗”之议,此事太过惊世骇俗,他打算若到了灾区,情况万分危急时,再设法小范围试验,此刻不宜在父皇面前提出,徒增反对与猜疑。

李世民听着太子这一番条理清晰、逻辑缜密且大胆务实的陈述,心中的震惊一波接着一波。

这绝不是一个只知道读圣贤书的太子能想出来的!

这里面有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有对经济规律的朴素认知,更有一种不拘泥于成规的务实精神。

他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满了探究,但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欣赏和喜悦。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终于露出了自接到灾报后的第一丝真正的笑容。

“高明!你能思虑至此,能提出这般周详且……且颇有见地的方略,朕心……朕心甚喜!”

“太子能有如此担当,能有如此谋略,实乃大唐之福,百姓之幸!”

他站起身,绕过御案,走到李承乾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朕准了!准你亲赴山东,总督赈灾事宜!”

“谢父皇!”李承乾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激动地躬身行礼。

“不过,”李世民看着他,神色恢复了几分帝王的肃穆。

“你既要亲往,便需名正言顺,权责分明。你需要朕如何支持?钱粮?人手?”

李承乾直起身,目光坚定。

“儿臣不敢过多耗费国库。钱粮一事,儿臣愿一力承担!”

“哦?”李世民再次感到意外,“你一力承担?如何承担?”

“儿臣请旨,以东宫名义,增发第二批‘赈灾债券’,额度五万贯。”

“此次发债,准以粮食折价兑购,朝廷按略高于当前市价之公允价折算,直接吸引粮商运粮至灾区或指定官仓,可省去朝廷采买转运之耗。”

“同时,仍可搭配部分精盐折兑。如此,可迅速募集救灾急需之钱粮。”

李世民眼中闪过激赏。

用债券直接吸粮,这法子巧妙!

既解决了部分粮源,又不过度消耗国库,还能继续稳固甚至扩大债券的信用。

太子这手腕,真是越发纯熟了。

“准!”李世民毫不犹豫,“此事你可全权操办,民部、少府监需全力配合。”

“谢父皇!”李承乾再次谢恩,随即,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世民,提出了最关键的要求。

“父皇,儿臣既赴山东,便是代表朝廷,代表父皇。儿臣……需要全权!”

他加重了“全权”二字。

“灾区情况瞬息万变,若事事请示朝廷,往返耽搁,恐误大事。”

“儿臣恳请父皇授予临机专断之权,对于救灾所需之一应物资调配、人员委派、以及对地方官吏之赏罚升黜。”

“乃至在非常之时,为稳定局势所必须采取之……非常手段,儿臣皆可先行处置,事后禀报!”

李承乾的心跳得很快。

这个要求很大胆,几乎是要求获得在山东道的绝对权力。

他知道这可能会引起父皇的猜忌,但他更知道,若没有这份权力,他到了地方,很可能被那些阳奉阴违的官吏架空。

李逸尘所授的诸般策略也难以推行。

李世民沉默了。

他凝视着李承乾,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他的身躯,直抵内心最深处。

授予储君如此大的临时权力,风险不言而喻。

这不仅是能力的考验,更是心性的考验。

殿内静得可怕。

李承乾能感受到父皇那审视的目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他没有退缩,依旧挺直着脊梁,目光坦然。

良久,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朕,准你所奏。”

李承乾心中猛地一松,几乎要抑制不住翻涌的情绪。

“朕即下明旨,授你‘总督山东道赈灾事宜’之职,赐旌节,山东道文武官员,见你如朕亲临!”

“凡救灾相关事宜,皆由你临机专断,不必事事奏请!”

“父皇!”李承乾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儿臣……必不负父皇信任!必竭尽全力,平息蝗灾,安抚黎民!若不能使山东局势稳定,儿臣……无颜回见父皇!”

看着面前的儿子,李世民心中亦是心潮起伏。

他看到了李承乾的成长,看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比他取得任何政绩都更让他这个父亲感到欣慰。

“回去好生准备,挑选得力人手,债券之事尽快办理。需要带哪些属官、护卫,列出名单报予朕。朕会让百骑司调配精锐,护你周全。”

“是!儿臣遵旨!”李承乾站起身,强压着心中的激动。

“去吧。”李世民挥了挥手,“朕,在长安等你消息。”

李承乾再次躬身行礼,然后转身,迈着虽然依旧有些蹒跚,却无比坚定的步伐,走出了两仪殿。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李世民久久伫立。

脸上的欣慰之色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沉的思索。

那些精妙的救灾策略,尤其是关于粮价和“以工代赈”的见解,绝非寻常。

那个隐藏在迷雾中的人,是否又一次施加了影响?

他支持太子去灾区,目的究竟为何?

是为了让太子建功立业,收揽民心?

还是另有图谋?

李世民走到殿窗前,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他选择了相信,选择了放手让太子去闯。

这不仅是对太子的考验,或许,也是引出那条深藏暗处的大鱼的机会。

“传李君羡。”他对着空寂的大殿,低声吩咐道。

问大家一个问题,是觉得两千字一章好还是四千字一章好?还是跟上一章似的六千字一章好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