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拿她无计可施(1 / 2)
他将她轻轻按在圈椅里坐下,自己却像个认错的孩子般垂手立在旁边,低声道:
“你自然不是我的兔子……倒不如让我做你养的兔子,可好?你只需唤我一声,连胡萝卜都不必给,我自会眼巴巴地跟去。若是你生气了,便罚我穿不上锦衣,铺不着棉垫,冻着饿着也是活该。”
方才从流告诉他,月疏把那兔子当心尖肉养着,日日亲手喂胡萝卜,细心梳理长毛,隔日便要沐浴更衣,颈间还挂着个沉甸甸的金麒麟。
他本不信,亲自去看过才知从流说得竟还含蓄——
那两只兔儿身旁,既有拨浪鼓与布老虎为戏,身下更垫着锦缎,倒似被她当作仙家供奉了起来。
细看那笼子,竟比寻常的华贵数分,只是底部的垫板雕纹繁复,亦显厚重,恍若内藏玄机。
他凝望着这过分精巧的兔居,心头蓦地涌上一股酸意——
她如此悉心照料,莫非这兔儿……是程怀瑾所赠?
见沈月疏依旧沉默,卓鹤卿喉结微动,声音又放软了几分:
“午膳都是由从流送至大理寺……我竟不知,你从前日日都有一道梨子菜肴。这些,你该告诉我的。”
他话语一滞,喉间微涩,终是继续道:
“静慈庵的旧案,我也一直在暗中查探,本已有了线索。只是此前奉命前往秦川,方才中断。月疏,我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他目色深沉,望定她:
“那日与你争吵后,第二天我便深知己错,正欲向你赔罪,奈何圣命骤至,不得不即刻奉旨出京。在秦川,我曾数次寄回万金家书,原以为你能知我悔意……未曾想,你竟一封也未收到。”
今日在卓府,听从沙说起,他方知母亲竟日日以梨宴相待,更截下了他所有寄回的家书。
他明白,父亲的旧事是母亲心头一根毒刺,她听不得半分“背叛”。
可月疏不是父亲,静慈庵一事,必是母亲误会了——他自会证明给她看。
他已向母亲言明:他信月疏。
无论她是否愿意要孩子,无论静慈庵的事能否查清,他要的,从来只有沈月疏一人。
这几日,她不回卓府,他便也不回。
只是如今看来,倒是自己过于自信了——
卓府回不得,这疏月园,似乎也没有留客的意思。
沈月疏骤然声息哽咽:
“卓鹤卿,我该如何责罚于你,才能换回桂嬷嬷?那日你问我,心中可曾有你一席之地。如今我已想得明白——从未。”
“结缡不过一载,你可愿细想:为你所累,我几度徘徊于生死边缘——府中湖水几欲吞我性命,惊马铁蹄差点碎我筋骨,匪徒之手险些污我清白!更因你之故,至今仍负你母亲疑我名节之污名……若历经这般种种,我心中仍对你存有半分情意,那我沈月疏,岂非成了这世间最自轻自贱、愚不可及之人?”
方才卓鹤卿沐浴时,从流已将来龙去脉向她禀明。
他离家次日便奉命前往秦川,曾托宫中内侍带信,抵达后亦寄过家书——想来,这些悉数被婆母中途拦下。
若桂嬷嬷尚在,知晓这一切皆是阴差阳错,也许还回得了头。
可如今,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一条人命的鸿沟。
她心底何尝不明白,桂嬷嬷的离去原是一场无妄灾劫,可这锥心的痛楚总得有个去处,这满腔的怨怼总得有人来承担——
既然怨不了天地,怨不了旁人,便只能统统算在卓鹤卿的头上。
“原谅”二字,又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