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跨海援兄弟(1 / 2)
腊月里的北京城,寒风跟小刀子似的。向拯民正在书房批阅奏章,忽然听见外头一阵骚动。侍卫领着个衣衫褴褛的人闯进来,那人"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双手举着封皱巴巴的国书。
"总统...救救朝鲜吧!"来人抬起头,脸上全是冻疮和泪痕,"倭寇...倭寇打过来了!"
向拯民猛地站起身:"慢慢说,怎么回事?"
来使哽咽着说,倭寇头子岛津义弘带着数万残兵,乘着战船突袭了釜山。"他们见城就破,见人就杀...王上带着臣民退到汉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岂有此理!"向拯民一拳砸在桌上,"传我命令,东部军区即刻准备出征!"
胶东湾里,十艘蒸汽战船喷着黑烟。老船长郑大福站在"定远号"甲板上,正指挥水兵们搬运弹药。
"动作快点!炮弹都码整齐喽!"他扯着嗓门喊,海风把他花白的胡子吹得乱飘。
年轻的大副凑过来:"船长,听说倭寇的火炮挺厉害?"
郑大福哼了一声:"三十年前我跟倭寇交过手,那时候咱们还用木船呢!如今有了这些铁甲船,非让他们尝尝厉害不可!"
码头上,陆军统领赵德胜正在清点人数。这一万将士多是辽东子弟,对朝鲜半岛再熟悉不过。
"都检查好火铳!"赵德胜沿着队列边走边喊,"这一去不知要打多久,别到时候抓瞎!"
一个小兵悄悄问:"将军,咱们为啥要帮朝鲜人打仗啊?"
赵德胜瞪了他一眼:"唇亡齿寒懂不懂?倭寇要是占了朝鲜,下一步就该骚扰咱们辽东了!"
军情司里,情报总管唐瑶正对着沙盘沉思。年轻的侦察队长陈平站在一旁,神情焦急。
"总管,让我带小队先去朝鲜吧!"陈平请命,"大军出征,不能没有情报支援。"
唐瑶摇头:"倭寇戒备森严,太危险了。"
"我在辽东潜伏过三年,熟悉朝鲜话。"陈平坚持道,"再说,金成焕的义军还在那边接应,不会有事的。"
唐瑶凝视这个得力下属,终于点头:"记住,你们的任务是摸清敌情,不是拼命。十天之内,必须带回倭寇的布防图。"
"明白!"陈平利落地行礼,转身离去。
当夜,陈平带着十二名精干队员乘渔船出发。海上风浪很大,有个年轻队员吐得昏天暗地。
"坚持住!"陈平给他喂了颗姜糖,"想想朝鲜百姓正在受苦,这点风浪算什么?"
天津卫的码头上,覃玉忙得脚不沾地。这位后勤总管对着账本直发愁:"十万石粮食,五千套棉服,还要准备药材...这得要多少船啊?"
"报告!"一个粮官跑来,"山东的粮船遇到风浪,要晚到两天!"
覃玉急得直跺脚:"前线等着吃饭呢!去,把军粮先拨一半装船!"
"可咱们自己的存粮就不够了..."
"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覃玉眼睛一瞪,"快去!"
她转身又对工匠喊:"那些受伤的战船修好没有?明天必须出海!"
夜深了,覃玉还在码头巡查。突然一阵头晕,幸亏侍卫扶住。原来她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总管,您去歇会儿吧..."
"歇什么!"覃玉推开侍卫,"朝鲜的百姓还在受苦呢!"
陈平的小队终于在仁川附近登陆。接应的金成焕一见面就紧紧握住他的手:"可把你们盼来了!倭寇的巡逻队每半个时辰经过一次,得抓紧时间。"
陈平铺开地图:"先说最重要的。"
金成焕指着汉城方向:"倭寇主力在汉城外围,但最麻烦的是他们的水师。三十多艘战船封锁了海峡,你们的援军恐怕..."
"这个不用愁。"陈平微微一笑,"我们自有办法。现在最要紧的是摸清他们的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