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海风知我意(2 / 2)
赵皓星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多,转身走了。
这份意外的支持,像给武修文注入了一丝微弱的勇气。他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份通知:学校即将为毕业班举行考前动员暨壮行大会,年级组希望他能代表教师发言,最好能准备一首有激励意义的诗歌。
若是平时,武修文会毫不犹豫地接下。但此刻,他这样一个“道德有亏”待查的人,还有资格站在全体毕业班师生面前,为他们“壮行”吗?他拿着通知,指尖微微颤抖。这是压力,也是一个……舞台吗?一个证明他价值的舞台?他陷入了深深地挣扎。
武修文最终还是接下了为毕业班赋诗壮行的任务。是一种近乎悲壮的冲动在驱使着他。他需要做点什么,来对抗那无处不在的窒息感,来向自己,也向所有质疑他的人证明——至少,他的文字,他对教育的心,是干净的。
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熬了整整一个通宵。窗外是寂静的海田镇夜色,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台灯下,他铺开稿纸,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即将奔赴考场的学子们青涩而紧张的脸庞,是李盛新校长深沉的目光,是赵皓星意外的肯定,是孩子们着“想当老师”时亮晶晶的眼睛……还有,黄诗娴那双碎裂后冰冷的眼眸。
心痛如绞,却化为了笔尖的力量。他写写停停,揉碎了无数张稿纸。他要写的,不是空泛的口号,不是虚伪的励志。他要写拼搏,更要写豁达;写对未来的期许,也写对人生多种可能的包容。他要告诉孩子们,前程似锦,但路途并非只有一条。
天光微亮时,一首诗终于成型。他反复默念了几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场重要的仪式。
……
毕业班动员大会在学校操场举行。初夏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但所有六年级的学生和老师都整齐地坐在台下,气氛庄重而略带压抑。毕竟,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挑战。武修文坐在教师席中,手心里全是汗。他能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好奇的,审视的,甚至……可能还有等着看他笑话的(比如林方琼?)。他深呼吸,强迫自己镇定。
大会按流程进行,领导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终于,轮到他了。“一首原创诗歌,为大家壮行!”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操场。武修文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稳步走上了**台。他接过话筒,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看到了学生们期待的眼神,也看到了坐在前排的李盛新和梁文昌。李盛新对他微微点了点头。
他略一沉吟,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开口。声音透过麦克风,带着一种沉静而富有磁性的力量,回荡在操场上空:“《致奔赴星海的你》”“别怕,孩子,别怕这夏日考场的热浪。你笔尖流淌的,不是命运的判决,是三年汗水汇成的河,终要入海响叮当。别,前路只有独木桥摇晃。桥下有溪,溪畔有路,路上有光,光里,藏着无数个等待启航的远方。愿你将知识磨成利剑,斩断迷茫;也愿你把友谊酿成酒,窖藏醇香。提笔时,有山河入胸的豪迈;笔后,是云淡风轻的坦荡。去吧!像海鸟追逐朝阳!去吧!像舢板拥抱风浪!无论你停泊在哪处港湾,你生命的帆,都曾被梦想,高高地吹胀!前程似锦?不,我更愿你——心中有火,眼底有光,活成自己最棒的模样!”
他的朗诵,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用一种深沉内敛,却又饱含情感的语气,将诗句一字一句地送入每个人的心中。尤其是最后那看似颠覆传统祝福的结句,像是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操场上安静了几秒钟。随即,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如同海啸,席卷了整个操场!学生们用力地鼓着掌,许多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和受到鼓舞的光芒。就连一些年轻的老师,也忍不住跟着用力鼓掌。这首诗,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它不仅仅是鼓励考好,更是对青春、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祝福。武修文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热烈的反应,听着那几乎要掀翻天空的掌声,眼眶瞬间就湿了。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刻,所有的委屈和压力,仿佛都在这掌声中得到了片刻的释放与慰藉。他证明了自己,用他最擅长的方式。
他走下台,回到座位,心脏还在剧烈地跳动。他能感觉到李盛新校长投来的赞许目光,梁文昌主任也对他竖了个大拇指。
散会后,人群渐渐散去。武修文还沉浸在那种复杂的情绪里,独自站在操场边缘,望着远处湛蓝的大海。
“武老师。”一个轻柔的,带着一丝犹豫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武修文浑身一僵。这个声音,他太熟悉了。他缓缓转过身,看到了黄诗娴。她站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阳光勾勒出她清瘦的身影。她的脸色还是有些苍白,眼神复杂,有关切,有担忧,有之前受伤的痕迹,也有……一丝为他刚才成功的喜悦?
两人之间,隔着几步的距离,却仿佛隔着一片无形的海洋。“你的诗……写得很好。”黄诗娴先开了口,声音轻轻的,“孩子们都很受鼓舞。”“谢谢。”武修文干涩地回答,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他想起了古村礁石上自己过的混账话,想起了她跑开时的背影,无地自容。沉默再次蔓延。海风吹拂着两人的衣角,带着咸涩的气息。
“我……”武修文张了张嘴,想点什么,道歉,或者解释,可所有的话语都堵在喉咙里,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黄诗娴看着他挣扎痛苦的样子,眼神软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带着距离的平静。她轻轻吸了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武修文,”她叫了他的全名,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我们……聊聊吧。不是现在。等你等你处理好你的事情。”她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这句话像羽毛一样轻,却重重地在了武修文的心上,“我记得你过,你的梦想是点燃学生的火花。你看,你已经做到了。别让一些……其他的东西,把你自己先浇灭了。”
完,她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里有鼓励,有期待,也有一种“我还在,但我需要你勇敢起来”的无声要求。然后,她没有再多言,转身离开了。步伐不像上次那样决绝,却依然带着一份心翼翼地保留。武修文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久久无法回神。她的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滔天巨浪。她没有放弃他,至少,还没有。但她划下了一道线,需要他自己跨过去。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出来一看,是区教育局的一个固定电话号码。悬在头顶的剑,终于要下了吗?武修文握紧了手机,看着屏幕上的号码,又抬头望向黄诗娴消失的方向,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强烈的、想要去战斗的火焰。为了他的讲台,也为了……那片可能再次温暖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