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 > 第176章 棋考八局八胜,院试圆满结束

第176章 棋考八局八胜,院试圆满结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顾铭执笔,眉峰紧锁。

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这题目分寸极难拿捏。

写得太惨太烈。

恐有“抨击朝廷赈灾不利”之嫌。

稍有不慎便是大罪。

若写得花团锦簇。

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往轻了是偏题。

往重了是谄媚罔下。

甚至有可能被斥为不恤民情。

顾铭倒是已经打了不少的腹稿了。

但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未能笔。

如何在这方寸考卷间。

道尽生民之艰。

又不触怒天颜?

顾铭陷入长久的沉默。

他想起了初到天临府时,街角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乞儿。

想起了邸报上,江西道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冰冷文字。

想起了昨日策论题中自己所写的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贪墨案例。

随后顾铭脑中掠过刘夫子授课时所言——

“今科院试主考,江南道督学,大儒解熹。”

“解公学富五车,品行方正,有古君子之风。”

顾铭睁开眼,眸中再无迷茫。

他提笔,饱蘸浓墨。

【纸云烟】天赋催动。

笔尖在雪白的卷纸上,写下赋题。

“呜呼!圣人垂训,仁政爱民,然天道无常,吏治不清,遂有民生之多艰也!”

开篇即是悲叹,直指核心。

他的笔锋沉郁顿挫,仿佛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刻画一幅悲惨的画卷。

“试看赣江之畔,沃土龟裂如掌纹,禾苗枯败若乱发......”

字字泣血,句句锥心。

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

只是用最朴素、最真实的笔触,描摹着他所知、所想的灾景。

随即顾铭笔锋一转,从天灾写到人祸。

“仓廪有余粮,而民不得食;府库有余财,而民不得济。朱门酒肉,臭于路有冻死之骨;官道车马,疾于民有倒悬之急!”

他将昨日策论中的观点,化作更具感染力的赋文。

写到最后,他并未止于哀叹。

“然,天心仁爱,圣天子在上,岂容豺狼当道,黎庶倒悬?当效雷霆之威,涤荡污浊;当行春风之化,以润焦枯。开仓放粮,严惩贪腐,则民心可安,社稷可固!”

赋文结尾,由悲转为激昂,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呼吁。

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当最后一个字下,顾明搁下笔,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胸中那股郁结之气,仿佛也随着这篇赋文倾泻而出,荡然无存。

抬头看了看天色,日头刚刚过午。

顾铭歇息了片刻手腕,拿出诗词卷。

卷底露出诗词题。

顾铭一怔。

诗词的题目终于不是和灾情有关的了,而是相对简单的“春、草、雨”三字题。

只要内容包含这三个元素即可。

不过题目简单,竞争就激烈。

更是要好好选择才行。

在有了过目不忘天赋之后,一些之前忘了的古诗词顾铭也想了起来。

所以这次的选择相比于府试要多了很多。

顾铭在记忆里翻找了许久,最终结合天临府实际,提笔写下《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钟响,差役收卷。

顾铭平静地递上自己的答卷。

晚饭依旧是一荤一素一汤。

顾铭吃完,便早早睡下。

一夜无话。

……

第四日,院试的最后一天。

贡院内的气氛明显松弛了许多。

今日不考经义策论,只考琴棋画三门。

考生们走出号舍,被差役引向不同的考场。

顾铭也在差役的引导下,毫不犹豫地走向了棋道考场的方向。

棋院设在贡院内最宽敞的中庭,摆放着上百张棋桌。

和平时不同,每张棋桌上方有一面木屏风,挡住了双方的视线。

让考生只能看到棋盘,看不到对手,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徇私舞弊或者刻意放水。

顾铭按号寻位,抬眼便见斜前方一道纤细背影。

月白襕衫,青丝束玉冠。

正是秦明月。

她似有所感,倏然回眸。

四目隔空相撞。

顾铭冲她一笑,右手握拳举起。

做出一个加油的手势。

秦明月怔住,不解其意。

却也学他模样,笨拙回个相同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