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逆熵之约与象限的“答卷”(1 / 2)
紧张的氛围在“信息净土”中几乎凝固。联盟在绝对静默的“共识庭”与咄咄逼人的“沉默象限”之间,如同走在万丈深渊上的钢丝。
一、星图的共鸣与“守望者”的抉择
就在联盟对“逆熵航迹”几乎束手无策时,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一直持续接收并分析“守望者阵列”脉冲信号的微澜,发现其最新传来的几组定位数据,与之前破译的坐标存在细微但关键的偏移。这种偏移并非随机误差,而是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规避轨迹,仿佛“守望者阵列”正在主动绕开某个位于其原定航向附近的障碍物或敏感区域。
微澜立刻将这个“规避区域”的坐标,与之前推算的“逆熵航迹”可能路径进行叠加。
路径交汇!
“守望者阵列”规避的,正是那道神秘的“逆熵航迹”!他们不仅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而且选择了主动避让!这证明“逆熵航迹”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其动向足以引起“守望者”的高度警惕。
更令人玩味的是,“守望者”在规避的同时,其脉冲信号的编码中,增加了一段极其隐晦的环境警告代码,指向那个交汇区域,提示“规则稳定性异常”与“高维能量残留”。这既是对联盟的提醒,也像是……留给后来者的标记。
二、象限的“答卷”与净土的“评分”
“沉默象限”似乎完成了它的推演。它停止向“织网者”网络发送新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冗长而复杂的 “评估报告” 摘要,透过“织网者”的数据流,其核心结论被尘影艰难地捕捉到:
· 目标“信息净土”:评估为“高价值观察样本”,但“防御机制僵化,缺乏对外应变能力”。建议:“可控接触,优先获取其核心规则库。”
· “规则真空区”:评估为“潜在规则实验场”。建议:“引导新生文明进入,观察其在特殊规则环境下的演化路径。”
· 新生文明:评估为“低威胁,高可塑性资源”。建议:“纳入观测网络,引导其科技树走向,避免‘技术奇点’不可控。”
· “逆熵航迹”:评估为“高不确定性变量”,与已消亡高危文明关联,威胁等级“待定”。建议:“提高监控优先级,必要时执行‘预防性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