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 第139章 朱棣暴怒!好圣孙是蛐蛐天子?!

第139章 朱棣暴怒!好圣孙是蛐蛐天子?!(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永乐帝朱棣不愧“人精”,瞬间明白关键节点。

朱瞻基逝去。

朱祁镇登基。

张氏辅政没问题。

两宫除太皇太后张氏,权柄之重莫过于皇太后…

太皇太后张氏是奶奶,管教之责自然落生母身上,后者是皇帝最亲之人。

皇帝宠幸宦官,浪荡狂傲,视军国大事如儿戏!

葬送大明四代奠立之基业!

一宫太后,岂能无罪?

历史记载,“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张氏在世,“毋坏祖宗法”、“不涉政事”,依旧将大明朝堂管理得井井有条。

可离世后,后宫同样有太后孙氏…

只能说…

太后和太后,存在天壤之别!

当初,孙氏从胡氏手中夺得皇后之位,使用的手段完全称得上“绿茶”。

史书记载…

“车驾颇事游幸,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

皇后胡氏知书达理,对皇帝游玩进行规劝。

反观孙贵妃…

“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

从夺后位的不光彩,反土木堡之变用钱财迎合瓦剌,想迎回朱祁镇,再到后来的“夺门之变”…

“石亨谋夺门,先密白于太后,许之。”

孙氏支持“夺门之变”,并让自己的兄长率族人参与,最后导致功臣于谦被杀。

如此种种,完全与明初三大贤后大相径庭,无怪乎被扣上“妖后”的骂名。

至于《大明风华》中的孙若薇,那完全是电视剧美化的结果。

对于孙氏,许易自然也没什么好感,就事论事。

“你要问朱祁镇是谁生的,不如更准确点——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许易给永乐帝朱棣科普孙氏当上皇后的过程。

孙氏,父亲孙忠乃永城县一小县衙的主簿。

而朱元璋吸取古代王朝外戚干政的教训。

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登基修纂《女训》为管理后妃的家法。

“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明初为了稳定朝堂,展现恩典,朱元璋联姻各大勋贵。

而越往后,公主和亲王等人的婚嫁越发考虑良家之女,选择渐渐下移。

孙氏与时太子妃张氏之母彭城伯夫人,二人都永城人,孙氏年幼颇有美色,被张母所知。

因这层关系,十岁的孙氏进入宫廷,由太子妃张氏教养,准备给朱瞻基婚配。

故而,朱瞻基和孙氏也算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而胡氏的父亲在朝为官,姐姐胡善围“以才色给事掖庭,充尚宫。”

有才有色,胡家又是书香门第,胡氏也进入到太孙妃的候选。

可最后,朱棣还是选择封胡氏为太孙妃。

据胡氏墓志铭所写…

“永乐十五年,诏选皇太孙妃也。台官奏,后星直鲁也。命太监黄琰驰驿至鲁,后与选焉。”

“先是独居小楼,旦日启户,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里闾聚观以为奇瑞,已而果验。”

古人婚嫁重视天意。

胡氏家中有“奇瑞之兆”,这太孙妃的位置朱棣自然而然给了胡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