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75章 助力乡村

第75章 助力乡村(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赵建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你们……还搞研发?”

陈如轩语气依然平静。

“没办法,好东西不能浪费了。”

“知识产权在自己手里,才有定价权。”

“预计这方面明年能带来不少于两千万的授权收入。”

赵建明深吸一口气。

“如轩,你……你这到底投了多少钱进去?”

陈如轩报出一个数字。

赵建明失声叫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点钱,连我那个市中心项目的营销费用都不够!”

“你怎么可能做出这么多事?!”

陈如轩笑了。

“因为这里的人工、土地成本低。”

“更重要的是,大家心齐,都想把事办好,效率自然高。”

“我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利润直接反哺给村民和再生产。”

“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赵建明长久地沉默着。

随后他终于再次开口,语气复杂。

“如轩……我承认,我小看你了。”

“也小看了这片土地的能量。”

“你这不是扶贫,你这是……造了一座金山啊。”

陈如轩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和充满活力的村寨。

“金山银山,不如老乡们的笑脸。”

“而且,赵总,这还只是开始。”

赵建明立刻追问。

“还有什么?”

陈如轩镜头对准了一片正在平整的土地。

“我们刚拿到一笔政策性低息贷款。”

“准备建一个更大的现代化综合厂区。”

“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

“未来三年,目标是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子共同发展。”

“预计总产值能突破五个亿。”

“赵总,有兴趣一起吗?”

陈如轩对着镜头,发出了邀请。

赵建明在屏幕那头,表情变幻莫测。

从最初的质疑、不屑,到惊讶、震撼,再到现在的严肃和深思。

他沉吟良久。

最终,他抬起头,眼神锐利。

“如轩,给我发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不,我亲自带团队飞过去一趟。”

“我们,当面谈。”

视频通话结束,陈如轩放下手机,看向身边一直乐呵呵听着的老木匠李师傅。

李师傅递过一杯刚沏好的土茶。

“陈总,谈成大生意了?”

陈如轩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茶香沁人心脾。

过了两天,此时正值中午,陈如轩刚放下茶杯,手机就响了,是村支书打来的。

他的声音里带着急吼吼的兴奋:“陈总!村口来了三辆商务车,说是赵总带团队来了,比预计提前了半天!”

陈如轩和老木匠对视一眼,快步往村口走。

远远就看见赵建明穿着一身休闲装,正对着路边的非遗展示牌发愣。

“赵总,怎么提前来了?也不打声招呼。”

陈如轩笑着迎上去,却发现赵建明的目光死死盯着展示牌上的木刻挂件——那是几个年轻学徒的作品。

“这些……真是学徒做的?”

赵建明指着挂件上的纹路,语气里还带着一丝不敢相信。

“我公司楼下的文创店卖的同类产品,工艺还没这个精细。”

没等陈如轩回答,一个穿着工装的小伙子跑过来,手里拿着刚刻好的生肖挂件:“陈总,这是您要的样品。”

赵建明一把拿过挂件,翻来覆去地看,突然问:“小伙子,你一个月能挣多少?”

小伙子挠挠头:“加上计件工资,能拿一万二,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

赵建明倒吸一口凉气,转头对身后的团队说:“把咱们的文创采购方案拿出来,现在就改!”

一行人先去了木艺工坊,刚进门就被一阵机器声吸引。

赵建明的供应链总监突然指着一台数控机床说:“这是德国进口的高精度雕刻机!你们怎么舍得买这个?”

老木匠接过话茬:“不是买的,是林业大学合作送的,他们要研究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我们出场地和工匠,机器归我们用!”

供应链总监当场拿出计算器算起来,越算眼睛越亮:“用这个机器,你们的产能至少是纯手工的五倍,成本还能降一成!这要是批量生产,利润空间太大了!”

赵建明没说话,跟着陈如轩去了食品加工厂,刚进车间就被一股菌香吸引。

负责生产的大姐递过来一瓶野生菌酱:“赵总您尝尝,这是昨天刚生产的,日本的订单就等着这批货呢。”

赵建明尝了一口,突然对身边的采购经理说:“我们旗下的连锁超市,马上给这个产品腾货架,我要做全国代理!”

采购经理连忙点头,拿出合同就要签,陈如轩却笑着摆手:“别急,赵总,先去看看民宿再说。”

刚到民宿区,就看见几个穿着汉服的姑娘在拍照,民宿老板跑过来说:“陈总,今天又满房了,还有个客户说要包下整个民宿办团建,愿意出双倍价格!”

赵建明看着民宿里挂着的蜡染布和木艺摆件,突然拍了拍陈如轩的肩膀:“如轩,我不光要合作木艺和食品,民宿我也要参一股!我旗下的旅游公司,能把全国的高端客户都导过来!”

正说着,陈如轩的手机响了,是农大实验室的教授打来的:“陈如轩!好消息!那个植物活性成分的检测报告出来了,效果比预期好三倍,欧莱雅和资生堂的人明天就来谈授权!”

赵建明的眼睛瞬间亮了:“欧莱雅?资生堂?这俩可是行业巨头!如轩,这个授权合作带我一个,我能帮你们谈个好价钱!”

陈如轩刚挂电话,县领导的车就到了,下车就喊:“陈总!省里的‘乡村振兴先锋项目’名单下来了,你们排第一!奖励的两百万专项资金明天就到账!”

赵建明彻底坐不住了,拉着陈如轩往办公室走:“如轩,别逛了,咱们现在就谈合作!我出一千万,占股30%,但我不干预运营,还把我的渠道、物流、营销团队全给你用!”

陈如轩还没开口,赵建明的财务总监突然说:“赵总,我们刚算过,他们的估值至少五个亿,一千万占股30%太吃亏了……”

“吃亏也干!”赵建明打断他,“这么好的项目,能搭上船就不错了!”

正谈着,门外传来一阵喧哗,是老木匠跑进来:“陈总!BJ的一个收藏家来了,说要花五十万买我那个龙凤茶盘,还要订十个同款!”

赵建明一听,当即拍板:“合同现在就签!我再加五百万,把木艺品的高端定制线包了,专门供我的私人会所和高端客户!”

签合同的时候,赵建明的团队突然发现,工坊的墙上挂着一张合作单位名单,从林业大学、农大到知名物流、电商平台,密密麻麻排了一墙。

“你什么时候对接了这么多资源?”赵建明忍不住问。

陈如轩笑着说:“都是他们主动找来的,比如电商平台,听说我们的产品好,主动给了流量扶持;物流也是,看到我们每天三车货,主动降了运费。”

合同刚签完,欧莱雅的代表就提前到了,看到赵建明也在,惊讶地说:“赵总?您也在这儿?我们正想通过您的渠道推广新产品呢!”

赵建明当即哈哈大笑:“真是巧了!以后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了,我负责渠道,陈总负责生产研发,咱们一起赚大钱!”

当天晚上,村里摆了长桌宴,赵建明端着酒杯走到村民中间。

他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突然对陈如轩说:“如轩,我以前总觉得做生意就是赚钱,今天才明白,能让这么多人过上好日子,比赚多少钱都爽!”

陈如轩刚要说话,手机又响了,是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的编导打来的:“陈总,我们明天就来采访,省里推荐说你们是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第二天一早,央视记者刚到,就看见一辆货车停在工坊门口。

下来几个工人搬着设备——是林业大学送的第二台数控机床,还带来了三个教授,要帮工匠们升级工艺。

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陈如轩:“您觉得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陈如轩指了指身边的老木匠、村民和赵建明的团队:“是大家一起使劲,这片土地有宝藏,我们只是把宝藏挖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而已。”

采访进行到一半,日本的采购商突然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们要追加三百万的订单,还要把你们的产品推荐给全日本的有机食品连锁店!”

赵建明当场拍胸脯:“物流包在我身上!我旗下的国际物流,能保证一周内把货送到日本!”

当天下午,省里的专项资金到账了,陈如轩立刻宣布:“扩建木艺工坊和食品厂,再建一个非遗培训中心,免费教周边村子的人手艺!”

村民们当场欢呼起来,一个之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说:“我明天就回来!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

赵建明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对陈如轩说:“如轩,我决定了,把我在城里的文创公司搬过来,就在村里建个研发中心,专门设计木艺和蜡染文创!”

没过多久,非遗培训中心建成了,第一批就来了两百多个周边村子的人,老木匠当起了老师,手把手教大家雕刻,苗族大妈则教蜡染,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期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