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献俘咸阳,君臣异心(1 / 2)
赵国亡了。
消息传到咸阳,整座城池瞬间沸腾。
酒馆里,铁匠铺里,田埂上,到处都是秦人兴奋的议论声。他们高喊着“王上万年,大秦万年”,脸上的骄傲和自豪,是那么的真实。
灭国!这是灭国之功!
自商鞅变法,秦国日渐强盛,百余年来,东出蚕食六国,虽胜多败少,但真正将一个战国七雄彻底从版图上抹去,这还是头一遭。
这份荣耀,足以让每一个秦人,挺直腰杆。
关内侯府,书房。
魏哲将棋盘上最后一枚黑子,轻轻拨入棋盒。清脆的响声,像是为这场灭国之战,画上了一个句号。
他的脸上,没有半分喜悦。
平静得,就像刚刚只是吃完了一顿饭,而不是亲手埋葬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国家。
“侯爷。”
黑冰台的密探,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声音里,却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动的颤抖。
这是敬畏。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位年轻的侯爷,是如何坐在千里之外的书房里,谈笑间,便让一个强敌灰飞烟灭。
先杀其胆,再灭其国。
这种手段,比战场上的千军万马,更让人感到恐惧。
“说。”魏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淡。
“王翦上将军急报,邯郸已定,赵王迁、公子嘉,及一众赵国宗室大臣,皆已擒获。如何处置,请侯爷示下。”密探顿了顿,又补充道,“郭开……已按侯爷的命令,用金汁灌口,当着所有赵国降臣的面,处死了。”
“嗯。”魏哲应了一声。
死了就死了,一条狗而已。
利用他,是因为他贪婪,又愚蠢,是最好的刀。
杀他,则是因为,秦国,要的是天下人心。
一个卖国求荣的奸贼,如果在大秦得到了封赏,那置那些忠臣义士于何地?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大秦?
秦国要的,是让天下人知道,投降,没有好下场。抵抗,死路一条。
唯有,被大秦堂堂正正地征服,成为大秦的子民,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才是,真正的诛心。
“王上的反应呢?”魏哲问道。
“王上……龙颜大悦。”密探小心翼翼地回答,“已下令,全城庆贺三日。并且,要在章台宫,为您和王翦上将军,举办最盛大的庆功宴。同时,王上下令,命王翦将军,将赵王迁和公子嘉,押送回咸阳,要,要举行献俘大典。”
献俘大典。
魏哲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他知道,嬴政会这么做。
这位王上,雄才大略,但,也同样,渴望着向天下,展示他前无古人的功业。
灭国,就是他功业的最好证明。
而献俘,就是向天下宣告这场胜利的,最佳仪式。
“告诉王翦将军,让他把人,安安稳稳地带回来。尤其是那个公子嘉,别让他死在路上。”魏行吩咐道,“一个活着的,充满恨意的赵国公子,比一具尸体,有用得多。”
“喏!”密探领命退下。
书房里,又恢复了安静。
魏哲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那一片,因胜利而狂欢的咸阳城。
他的心里,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
赵国亡了,下一个,是谁?
韩?魏?楚?燕?齐?
这盘天下大棋,才刚刚,进入中盘。
真正的厮杀,现在,才要开始。
……
章台宫。
嬴政一身黑色王袍,站在大殿之上,俯瞰着阶下,前来朝贺的文武百官。
他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和得意。
“诸位爱卿!”嬴政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回荡在整座宫殿,“赵国,亡了!”
“我大秦,自孝公以来,六世先君,奋发图强,东出之志,日夜不敢忘!今日,寡人,终于,灭此强敌!此乃,天佑我大秦,亦是,诸君与国奋战之功!”
“王上万年!大秦万年!”
山呼海啸般的颂扬声,让嬴政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站在文臣之首,那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身影上。
“关内侯,魏哲。”嬴政开口道。
“臣在。”魏哲出列,微微躬身。
“此番灭赵,你,当居首功!”嬴-政走下王阶,亲手扶起魏哲,“若非你的计策,我大秦的将士,不知要多流多少血,才能踏平邯郸!”
“寡人,要重重地赏你!”
面对这天大的荣耀,魏哲的脸上,却依旧平静。
“王上,臣,不敢居功。灭赵之功,在王上您的天威,在王翦上将军与数十万将士的用命。臣,不过是,在咸阳,动了动嘴皮子而已。”
他越是谦逊,嬴政,就越是高兴。
看看,这才是我的肱股之臣!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骄不躁,不贪功劳。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嬴政大手一挥,“寡人,心里有数!”
他话锋一转,问道:“魏哲,赵王迁和公子嘉,不日,即将押解回咸阳。你觉得,这献俘大典,该如何办?这二人,又该,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一出,大殿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魏哲身上。
这不仅是,如何处置两个亡国囚徒的问题。
更是,秦国,要向天下,表达何种态度的问题。
一个臣子,立刻出列道:“王上,臣以为,赵王迁,昏庸无道,自毁长城,乃亡国之君,当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至于公子嘉,胆敢负隅顽抗,乃叛逆之首,更当车裂,以彰国法!”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在他们看来,对待敌人,就应该,用最酷烈的手段,才能,震慑天下。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魏哲。
魏哲,摇了摇头。
“王上,臣,不这么认为。”
“杀,是最低级的手段。”魏哲缓缓开口,“杀了他们,固然,可以泄一时之愤。但,于我大秦一统天下的大业,并无益处,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