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南巡之前,北地动刀(1 / 2)
陈渊没有立刻答话。
他只是把奏报往桌上一放,缓缓起身,走到殿外,望着苍茫秋风中的皇城。
“他斩陈齐?”
“那很好。”
“说明他——已经背负上了‘杀忠臣、戮旧臣’的名头。”
“我本来还的花几年给他立个叛逆的名。”
“现在,他自己把那顶帽子戴上了。”
“杀的越多,我兵锋南下,就越没人挡。”
陈渊转头,眼神冷的像铁:
“告诉兵部。”
“乾元……该南巡了。”
京城,乾元皇城西苑,兵部都堂。
陈渊亲临议事。
殿中跪着的,是兵部尚书方毅、刑部左侍郎吴全、北镇抚司指挥使沈谨,还有御林军副统领周亮。
四人都跪了半炷香的时间,谁也不敢先开口。
因为他们知道——这次不只是南巡。
陈渊要的,不只是兵马南下,而是先把北地彻底扫干净。
“这几天都在看热闹。”
陈渊坐在上首,随手将一叠奏折丢在桌案上,淡淡道:
“一个苏北陈齐,就让江南十郡纷纷表态归顺?”
“那我乾元朝,若只靠一张嘴,江北官员怕是迟早都要学陈齐。”
“所以,我的先杀一批。”
他语气平淡,话却落的像刀。
方毅脸色发白:“殿下是要先肃清朝北?”
“肃清?”陈渊淡笑,“我是给他们指个路。”
“让他们知道,不选边站的,死的比选错边的还快。”
吴全低头不语。
沈谨跪的腰都直了,脑子却在急转。
谁是第一刀?
陈渊像是听见他心里在想什么,慢条斯理的说道:
“户部尚书刘彦峰、山东郡守冯世昭、幽州刺史康承礼。”
“一个月内,都有密信送往南方,试图与永安使者接触。”
“山西巡抚林镇,不发乾元年号,至今仍用太康旧历,诏书三次不回。”
“这几个人,我不要他们了。”
方毅手一哆嗦:“殿下,刘彦峰是户部三朝老臣……”
“那就送他去太康帝那里养老吧。”
陈渊瞥他一眼:
“太康帝现在孤苦伶仃,也该有个旧人陪着说话了。”
吴全立刻跪伏磕头:“臣明白,臣这就拟旨查办。”
陈渊点头:“刘彦峰的事,交给刑部。”
“康承礼和冯世昭,由沈谨的人动。”
“山西的林镇……不急,等我南巡走到潼关,再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君上亲征。”
“只要我站在潼关桥头,他再不降,我就一封檄文,兵过黄河。”
沈谨跪地拱手:“末将遵令,明夜动手,半月内肃清。”
陈渊起身,一脚踩在议事殿下石阶上,居高临下的望着跪着的人群。
“我要的是朝堂干净。”
“也是让我南下时,不至于背后再冒出第二个‘永安帝’。”
“有人心思还没转过来,那就替他把脖子拧过来。”
“若这都做不到——你们,就不用跟我走这一趟了。”
说罢,他拂袖而去,步履稳重如铁军列阵。
当夜,北镇抚司一连三道黑旗出动,刘彦峰府门未出,便被“奉旨软禁”,府中搜出与江南密信两封、金锭十箱。
“密谋叛逆,证据确凿。”
“即刻入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