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29章 破格求贤,帝王远见觅干才

第29章 破格求贤,帝王远见觅干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坤宁宫的烛火。

燃到了下半夜,灯芯结了个豆大的灯花。

“噼啪”爆了一声。

火星溅在案上的军饷账本上。

把账本照得发白——账本边角卷得像狗耳朵,页脚起了毛,墨迹都磨淡了,有些字得凑到烛火前才看得清。

朱厚照指尖缓缓划过“盐税亏欠三十万两”的字样。

指腹蹭过纸面的褶皱,像摸一块糙砂纸。

眉头拧成个死结。

神色凝重得像压了块铅,连呼吸都沉了。

忽然。

他猛地一推。

账本“哗啦”滑到案边,差点掉在地上。

龙袍的袖子不经意间扫过砚台。

墨汁“啪”地溅出,落在明黄的奏章上。

晕开一片乌黑。

像极了国库亏空的阴霾——那阴霾压得他心口发闷。

“韩文是靠不住了。”

朱厚照低声自语。

指节捏得发白,连指缝都渗出汗珠。

声音里满是压不住的愤懑——

哪是靠不住?

是根本不敢靠!

户部尚书韩文这几日查账。

忙得头发都白了半截,眼下的青黑比墨汁还浓。

却连江南盐商的偷税账目都不敢碰。

朱厚照前日翻了他递上来的账册。

盐商的名字旁都画着小圈。

圈里写着“某侍郎姻亲”“某御史门生”,密密麻麻像蜘蛛网。

文官集团的手。

早已如藤蔓般伸进了盐铁司。

盘根错节,连针都扎不进去。

韩文虽是清官。

去年还因为不肯给张鹤龄送“孝敬”,被克扣了半年俸禄。

却缺了那股“砍藤蔓”的狠劲。

他宁愿对着空账本叹气,把眉头皱成核桃。

也不敢动盐商一根头发——怕被文官们联名参奏,说他“与民争利”。

朱厚照想起早朝时刘健举荐的几个“理财能臣”。

嘴角勾起抹冷笑,那笑意里带着冰碴子。

那些人。

不是吏部尚书的门生,就是礼部侍郎的表侄。

最“清白”的那个,还是江南盐商沈家的女婿。

让他们去掌管财政。

无异于让狐狸看守鸡窝。

国库的银子怕是要被偷得更干净!

“现有官员……”

朱厚照抬手按了按眉心,指腹按得生疼。

声音冷得像冰,能冻住空气:

“个个都是算盘精,算得清自家的俸禄。

却没一个肯为大明算总账。

算来算去。

只算自己的乌纱帽!”

他起身。

脚步沉得像灌了铅,每一步都踩得金砖“嗡”地轻颤。

走到窗前。

推开半扇窗。

冷风吹进来,带着后半夜的寒气。

把烛火吹得歪歪斜斜,差点灭了。

他望着宫墙外沉沉的夜色。

夜色里藏着江南的盐商宅第——听说苏州盐商王家的宅子,金砖铺地,珍珠镶窗;

藏着士绅的万亩良田——松江府的徐阁老,名下田产占了三个县;

藏着文官们私下的账本——李东阳的书房里,锁着两箱“友人馈赠”的银票。

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那摇摇欲坠的未来——

再这么耗下去。

不等蒙古人打来。

国库就得先空得见底!边军断粮,京营哗变,百姓揭竿……

弘治朝的文官们。

把“轻徭薄赋”当作炫耀的牌坊。

立在朝堂上,天天拿出来擦得锃亮。

把“与民休息”当作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揣在怀里,遇事就往地上一扔。

实则呢?

他们放任士绅逃税——松江府的田,十亩有八亩报“瘠田”,不用交税;

看着盐商走私——运河上的盐船,十艘有九艘没盐引,官吏睁只眼闭只眼;

把国库一点点掏空。

自己的腰包却鼓得流油——去年谢迁嫁女儿,嫁妆摆了三条街,光银元宝就堆了半间屋。

如今。

这烂摊子却要让他这个新皇来收拾。

他怎能不气?

必须找个干净人。

一个没被文官集团的污浊之气熏染的。

一个敢掀桌子、敢动刀子的——哪怕刀刀见血。

一个眼里只有银子,没有“人情”的新生力量。

只有这样的人。

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朝局。

为大明的钱袋子开个新口子。

朱厚照的目光。

不经意间落在案上的《江西贡生名录》上。

那是昨天江西巡抚递上来的,墨迹还带着江南的湿气。

纸页边缘都发潮了,卷着边,像被水泡过。

他随手翻开。

指尖在名录上扫过,划过“南昌”“吉安”“临江”。

目光在“泰和”二字上顿住。

像被烫了一下,猛地停住——

那里。

藏着一个他穿越前就记在心里的名字——

欧阳铎。

欧阳铎。

这个未来的南直隶巡抚。

在正德三年才会中进士,眼下还是个穷书生。

此刻。

怕是还在江西乡下当秀才。

穿着打补丁的长衫,袖口磨得露出棉絮。

啃着冷窝头,就着咸菜下饭。

可历史上。

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读书人。

在嘉靖朝推行“征一法”。

他拿着算盘和丈量尺。

带着人把江南士绅瞒报的田亩扒得底朝天——有个徐姓士绅,报“五十亩”,实则占了三千亩,被他查出后,田产充公,人送了诏狱。

一年就为朝廷增收两百万两!

硬生生把快空的国库填鼓了一半!

“欧阳铎……”

朱厚照的指尖在名录上空悬停,微微发颤。

眼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像找到了猎物的鹰,亮得吓人。

现在的他或许只是个穷秀才。

或许连秀才都不是。

只是个在私塾里混饭吃的教书先生,靠学生家长送的米糠过活。

可他骨子里那股敢碰士绅、敢改旧制的狠劲。

正是眼下这死气沉沉的朝局最缺的!

“张永!”

朱厚照扬声道。

声音在寂静的暖阁里炸开,惊得烛火又晃了晃。

张永从外间快步进来。

手里还捧着刚沏好的参茶,茶雾袅袅,带着点热气。

他刚打了个盹,被喊得一个激灵,差点把茶碗摔了。

“陛下。

夜深了。

要不要歇息片刻?”

他弓着腰,看着皇帝眼下的青黑——那青黑比昨日深了半分,像画了烟熏妆。

心里直打颤——

皇爷这是熬了半宿啊,再这么熬下去,龙体怎么撑得住?

“茶放着。”

朱厚照转身。

指节在案上重重一叩。

“咚”的一声。

震得砚台都跳了跳,墨汁又溅出几滴。

“你立刻去传旨给江西巡抚。

让他亲自去泰和县。

找一个叫欧阳铎的人。”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每个字都像砸在金砖上,掷地有声。

“欧阳铎?”

张永愣了愣。

连忙拿出纸笔,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墨点晕开一个小圈。

“是……是哪位大人?

在泰和当什么官?

奴才好记下来,免得传错了。”

他一脸茫然,翻遍了脑子——六部九卿、地方督抚,没听过这名字啊。

“不是官。”

朱厚照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目光亮得像燃着的火,能烧穿夜色:

“他现在应该还是个秀才。

或许连秀才都不是。

就一个读书人。

你告诉江西巡抚。

不管他在种地还是在私塾教书。

哪怕是在掏大粪,修猪圈。

都给朕请到京城来!

越快越好!三天之内,朕要见到人!”

张永握着笔的手停在半空。

眼睛瞪得像铜铃,瞳孔都缩了。

手里的狼毫“啪”地掉在地上,笔尖戳进金砖缝里。

他张着嘴,半天没合上——

一个……一个秀才?

让巡抚大人亲自去请?

江西巡抚是从二品的大吏,去请个乡下秀才?

这要是传出去。

满朝文武怕是要炸锅!御史们能把奏折堆成山,骂陛下“乱政”!

“陛下。”

张永咽了口唾沫,声音发虚,像被抽了筋:

“一个秀才……

让巡抚亲自去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