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某人的黑化之路(1 / 2)
赵深想到“外孙子”的时候,忍不住瞥了眼柴让。
柴让之所以被接进宫,就是因为圣上无子。
可如今,宫里先是淑妃怀孕,接着又有周贵人忽然被擢升为嫔,让人很难不去怀疑,圣上未来可能要有不止一个孩子。
一旦这孩子里有个皇子,柴让这个安王,身份就会变得很尴尬。
尤其圣上还有过一次“过河拆桥”的操作,让人很难不去想,圣上可能会第二次的舍弃柴让。
“唉,一次又一次的被接进宫,有接连被赶出宫,安王还有什么尊严、体面可言?”
“安王也是可怜,原本就是尊贵的福王世子,却因着圣上无子,群臣建议,几岁大的时候就被接进宫。”
“有了‘嗣父’,亲生父亲对他便有了隔阂。”
“偏偏‘嗣父’也是个只看重自己血脉的人,用的时候,就是隐形太子,不用的时候,就弃若敝履!”
不只是赵深,在场的几位权贵少爷,全都想到了这些。
他们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怜悯——
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很清楚,这个年纪最是要脸,最是敏感的时候。
他们以己度人,觉得若是自己,即便真的处境不好,也不愿在旁人脸上、眼底,看到所谓的同情!
安王更甚!
他出身高贵,他才貌俱佳,他品行高洁,他堪称完人。
毫不夸张地说,柴让几乎就是京中无数长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他矜贵,更有矜贵的资本。
这样高高在上、宛若谪仙的儒雅君子,定不愿被人可怜!
赵深等人掩饰得极好,但架不住柴让生活在波谲云诡的后宫,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
他甚至不用眼睛看,就能感受到几个少年从里到外散发出来的些许善意。
同情?
怜悯?
或许两者都有吧。
柴让并不计较,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恶意。
至于赵深几人所在意的“敏感”、“傲骨”,柴让只想说:活着,才是最要紧的!
第一次被接进宫的时候,他才六七岁啊。
刚开始,从太后到嫔妃再到宫人,全都对他笑脸相迎,把他当做珍宝。
就是皇伯父,心里不愿意,面儿上也要装出和善的模样。
为了彰显他看重“嗣子”,皇伯父还曾经亲自将他抱在膝头,手把手地教他练字。
他,柴让,就是偌大皇宫唯一的希望。
他走到哪儿,都是满眼笑意的好人。
他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
“……其实,京中的人,大抵都忘了,我不是从小就是温和、好脾气的君子。”
柴让心底暗暗苦笑。
哪有人天生就懂事、宽厚?
至少出身皇家的天潢贵胄,是不可能温和、纯良的。
六七岁的时候,柴让顽皮、任性。
进宫后,被那般众星捧月,他变得愈发骄纵、顽劣。
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