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王姒的担心(1 / 2)
八月初六,宜嫁娶。
赵氏第二次穿上了大红喜服,坐在妆台前,任由国公府请来的全福娘子帮忙上妆。
王姒也穿着大红绣金线的襦裙,梳着双螺髻,发髻上簪着赤金嵌红宝的发簪。
她今日会与嫁妆一起,跟着赵氏入杨家。
其实,早在前两日,王姒就去过杨家了。
新房里的家具,都是赵氏陪嫁的,需得提前送去安置。
还有铺盖、帐幔、摆件等,也要符合新妇的心意。
王姒作为跟着母亲再嫁的孩子,非但没有“拖油瓶”的自觉,反而在杨家颇有些熟稔。
一来,王姒不是真正的十三岁孩子,她活了三世,经历了太多,心性早已无比坚韧。
二来,杨家从太夫人到年纪最小的四公子杨叔泰,都对王姒十分和善。
尤其是早已熟悉的杨伯平、杨季康,更是相继了友爱、包容的兄长。
还有太夫人,她专门为王姒准备了单独的院落,就在赵氏的主院西侧,一个小巧的跨院。
面积不是很大,却胜在精巧、周全。
几间屋舍,摆件精致,嬷嬷、丫鬟等,也都按照杨家嫡出小姐的规格配备的。
王姒在杨家,竟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更有甚者,当王姒来到西跨院,属于她的院落时,莫名有种“家”的感觉。
这,可比上辈子在边城,她花钱、花关系弄来的宅院,更让她有归属感。
上辈子,她给王家置办了二进的院子,还买了厨娘、丫鬟服侍。
但,从王母到李氏,竟无一人念她的好。
她们更愿去讨好柳无恙。
还有王之礼、王之义两兄弟,他们倒不会偏向“继母”,他们却会嫌弃王姒“强势”。
或许在他们看来,王姒一个十三岁的半大孩子,即便非常有本事,能够赚到钱,能够结交贵人,也只是王家男人们的附属。
她只是王庸的女儿,只是王家兄弟的妹妹,而非王姒本人。
而王姒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美食博主,上百万的粉丝,也算是成功人士。
她本能的抗拒成为任何人的附属。
她、是王姒!
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独立个体,而非任何人的附庸。
王姒思想上就与王家众人有横亘千年的代购。
她还与他们有着三观上的严重不相符。
流放路上,王姒与王家众人的矛盾,其实就已经有了苗头。
只不过,那是大家风餐露宿、身心俱疲,实在没有精力斗啊斗。
抵达边城,王姒买了房子,让一家人安顿下来。
还买了服侍的下人,让女眷们从繁重的家务、劳作中解放出来。
王姒还与卫国公府派来的人一起努力,给王庸、王之礼、王之义安排了极好的差使。
王家大房的父子三个,根本无需像二房、三房的男丁们那般,去修城门、去挖河道、去垦荒种田。
他们只需每日去衙门、去军营应卯,每个月就有俸银和禄米。
所以,他们就有精力、有时间开始争斗。
很不可思议的,王姒居然成了他们争斗的首要目标。
“其实,也不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