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养了一群白眼狼(2 / 2)
“王爷,她……她这都是疯话,当不得真啊!您万万不能听信……”
徐光华转向萧恒,声音里充满了绝望的无力感,试图做最后的辩解。
此刻,村中的犬吠声此起彼伏,此处的动静早已惊动了四邻。
不少村民被惊醒,披着衣服起身,远远地围拢过来,伸着脖子朝这边张望,窃窃私语声如同蚊蚋般嗡嗡响起。
徐光华面色惨白如纸,额头上沁出密密麻麻的冷汗,焦急的目光在人群中慌乱扫视,最终,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死死落在了徐母柳月娥的身上。
“大娘!大娘!我可是您从小看着长大的啊!大娘您一定要信我,要替我说句话啊!”徐光华声音凄惶,带着哀求。
柳月娥看着眼前这个近乎陌生的侄子,脸上写满了痛心与失望,颤声道:“光华啊……原来你还知道,我们是一家人啊?”
“既然你心里还认这份情,为何……为何还要用这般狠毒的法子来算计三儿?”
“你与三儿,可是打小光着屁股一块儿长大的啊。”
老太太的声音带着哽咽,揭开了尘封的往事:“你小时候,你娘奶水不足,你饿得直哭,没少跟三儿一起吃过我的奶水啊。”
“你大爹当年还在军中,尚未战死的时候,我们家但凡有点好的,何曾忘了帮衬你们四房?”
“可这些年来,你……你又是怎么做的?”
徐光华的父亲与徐三的父亲徐忠国乃是嫡亲的兄弟。
徐忠国排行老大,而徐光华的父亲则行四。
早年,大梁的兵役制度乃是按户籍抽丁。
太平年月,通常是十户抽一。
一旦边境烽烟起,战事吃紧,这比例便会陡然提高到五抽一,甚至三抽一。
当年,便是徐忠国作为家中长子,遇上了大梁征兵,义不容辞地投身军伍。
所幸徐忠国本事不差,硬是在精锐的虎贲骑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积功升至百夫长,让家里光景一日好过一日。
后来,他又陆续让两个儿子投身行伍,两个儿子在军中亦表现出色。
这才让家里翻盖了气派的瓦房,置办下了连片的田产。
一时间,徐忠国这一支在徐家村风头无两,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户。
而他那几位兄弟,一生都在土里刨食,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
当时徐忠国的父母便一直在长子徐忠国家,由长媳柳氏奉养。
平日里,两位老人明里暗里可没少接济帮衬其他的几个儿子。
对此,身为长媳的柳氏,想着都是一家人,向来都不会说什么,反而会主动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