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孙策北上!刘平断后!(1 / 2)
巢湖。
郑宝希望可以和孙策合兵一处,这样他们的兵力能够达到十万之数一举摧毁刘平!
从而夺得江淮之地!
但孙策并不同意。
郑宝这边看似人多,有六七万之数,但实际上大多都是一些贼寇,有战斗力的,恐怕也就是三四万而已,其中能够称得上精兵的,也就是郑宝手下起初的万余人,其他的全是草寇。
孙策瞧不起这部分人,认为将自己的士卒和这些人混在一起,非但不能增加自身的力量,还会拖后腿。
实际上,孙策的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道理就和刘平当初与袁术一战,宁愿只用自身的两万精锐,不将一万徐州新卒投入战场是一样的。
孙策的想法是让郑宝在南方拖住刘平。
自己则是领兵杀往寿春、芍陂等地,夺得足够的粮食!
同时破坏徐州、寿春的粮道,没有了寿春、徐州的粮食,刘平光靠庐江一地是根本无法保证三万大军作战的。
而且杀到寿春去,还可以和汝南的吕布以及颍川的曹操遥相呼应。
再加上北方袁绍给的压力,也可以夺得“九江、庐江”两郡。
郑宝还有他麾下的贼寇,当然不同意孙策的这一战法,毕竟这相当于让他们和刘平去拼命,孙策带着人在后方捡好处。
他们始终坚持要合兵一处,一同击溃刘平!
孙策对于郑宝等贼寇恼恨不已,心中怒骂他们愚蠢!
与此同时,广陵的牛勇收到刘平的将令。
牛勇自己本身就是丹阳人,再加上麾下还有很多的丹阳老乡,以及此前刘平就有制定招揽丹阳百姓的策略,牛勇带兵过来,回到丹阳和回家没有任何区别!
丹阳百姓在牛勇这些老乡的宣传下,对于刘备的仁德之名如雷贯耳,纷纷归附。
很快,牛勇就在丹阳起事了!
人数达到了上万人,直接从陆地上隔断了孙策和吴郡的联系。
但好在,吴郡运送粮草走的是江面,而且孙策的船比较大,可以依靠风力亦或者摇橹划桨逆流而上,暂时影响不大。
但吴郡的压力就很大了!
刘平事先预料到孙策兵力不够把守会稽,如今太史慈已经占据了会稽。
吴郡陷入了被围攻的局面。
虽说孙策留下了两万辅兵,但这两万辅兵俱是新兵、屯田兵战斗力并不强。
太史慈、牛勇围攻吴郡,再加上孙策为了夺得吴郡田地,在江东屡造血案,吴郡陆氏的陆康也死在了孙策的手中。
孙策在吴郡地区得不到世家豪强的拥戴。
吴郡各地的世家豪强纷纷响应,他们利用自身的武装部曲起事,并借用给牛勇、太史慈听用,牛勇和太史慈麾下的人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倍增起来。
吕范和孙权压力暴增!
虽说孙权和这些江东世家豪强屡有往来,但用处也不大。
前方的孙策还没有开始打,后方就告急了。
历阳的孙策得到后方的消息,也是大为焦急。
有一说一,如今吴郡的局势,其实是在孙策意料之中的,但他没有想到,刘平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发展的速度也远在他的意料之上!
可能有人会说,孙策带兵主动出击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也不能这样说,因为哪怕孙策在江东,只要刘平带兵过江,也是必然的画面。
对于孙策来说,唯一的希望,只有一条,那就是正面击溃刘平!
...
刘平军营。
得到各地汇报上来的情况。
刘平淡淡一笑,“孙伯符,你现在肯定很难受吧?”
“当初我在平原的时候,可是被沮授这样恶心坏了!”
“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和我正面一战被我击败,要么退回吴郡,龟缩吴县,然后再被我消灭。”
“孙策,你会怎么选呢?”
“不管你怎么选,你都毫无胜算!”
...
历阳孙策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