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从海贼开始的诸天之旅 > 第140章 圆融如意别武当

第140章 圆融如意别武当(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顿了顿,继续道:

“若依武当‘中和’之道,此事关键在于‘度’与‘时’。

贸然以强力介入,如同以石击水,水花四溅,或可暂时压服,却难断其根源,反可能激化矛盾,引来更强烈的反弹,此非‘和’之道。

然若完全置之不理,任由邪道坐大,荼毒生灵,亦是失了‘中’正之心,违背自然和谐之理。”

“那依居士之见,当如何处置?”

宋远桥忍不住问道。

扎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三丰身上:

“真人,诸位道长。

此事之‘机’,或许不在昆仑,而在‘逍遥’。

既然传闻与逍遥派有关,而逍遥派武功讲究‘随心所欲不逾矩’,其理念本身,或许便是对此番劫难的一种‘化解’之道。

与其武当倾巢而出,与群邪正面冲突,打破现有平衡,不若寻其根源,了解这《北冥神功》与逍遥派之真意。

若能明其‘道’,或许能找到一条既能消弭纷争,又能保全更多,甚至引导这股‘动势’向有益方向转化的途径。

此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延伸,亦是‘中和’之道在复杂世事中的运用——不直接对抗‘恶’,而是寻求转化‘恶’之所以产生的条件与环境。”

他这番话,并非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而是提出了一种处理思路,一种基于太极哲学的高层策略。

不执着于正邪表象的对抗,而是深入根源,寻求更高层面的化解与引导。

这完全超越了寻常江湖人的思维范畴,隐隐触及了“统治艺术”的层面。

张三丰闻言,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明亮光彩,他抚须长笑,声震山林:

“好!好一个‘寻其根源’,好一个‘转化条件’!

居士已将武当之道,化入骨髓,用于世情!

贫道欣慰至极!

你所言,深得‘中和’三昧!

处事就当如此,不滞于形,不泥于法,把握那一点灵机,顺势而为,方是上策!”

他看向扎克的眼神,充满了期许与肯定:

“看来,居士去意已决,贫道也不便再留。

江湖路远,世事维艰,望居士永持此心,以此‘中和’之道,照鉴前路。”

扎克深深一揖:

“真人教诲,晚辈永志不忘。

武当一月,受益终身。

他日若有所成,必不忘真人点化之恩。”

告别之时,张三丰并未赠他秘籍丹药,只是将一枚看似普通的太极阴阳鱼玉佩递给他,温言道:

“此佩随贫道多年,无甚异能,唯蕴含一丝太极圆融之意。

居士带在身边,或可于迷茫时,静心感悟,提醒己身,勿失本心。”

扎克郑重接过,入手温润,果然能感受到一股平和圆融的道韵流转其间。

他知道,这比任何神功秘籍都要珍贵。

没有惊动太多人,扎克在一个清晨,如同来时一般,悄然下山。

山门处,只有宋远桥与俞岱岩等寥寥数人相送。

“扎克兄弟,保重!”

“望君前程似锦,道途坦荡!”

扎克拱手还礼,转身步入山下弥漫的晨雾之中,青衫背影,渐行渐远,唯有那枚太极玉佩在腰间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仿佛承载着武当山的云海与道韵。

宋远桥望着他消失的方向,感慨道:

“此子心性、悟性、格局,皆非常人。

师尊对他评价如此之高,前所未有。

他日这江湖,乃至这天下,恐怕都会因他而不同。”

俞岱岩重重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这位短暂相聚却印象深刻的道友的祝福。

下了武当山,扎克并未立刻转向西北的昆仑山方向。

他站在岔路口,略一沉吟,便选择了向东而行。

“《北冥神功》残卷?逍遥派?”

他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清明而深邃,

“机缘巧合,倒是指明了下一条路。

不过,在去昆仑凑那热闹之前,或许该先去另一个地方看看。

听闻姑苏太湖畔,风景殊丽,更有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氏……其理念,似乎也与这‘转化’、‘运用’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步伐从容,体内圆融如意的混沌真气自然流转,与天地气息交融。

少林的“空”是基石,武当的“中和”是框架,而他的诸天统治之道,正需要更多元的“材料”来填充、来丰富。

前路漫漫,道亦无穷。

但他的心中,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明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