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定风波指向襄阳(2 / 2)
他转向无崖子和李秋水,语气变得更为深沉:
“两位前辈,世间纷争,大多源于资源的匮乏与理念的闭塞。
武功秘籍、神兵利器,皆是外物,是‘鱼’。
而真正的‘渔’,是获取和使用这些外物的方法、规则与心境。
我等习武之人,追求力量无可厚非,但若眼中只有力量,而忽略了力量背后的‘道’,便是舍本逐末,终将迷失。”
他目光仿佛穿透冰壁,看到了外界的苍生:
“就如这北冥真意,其核心是‘容’与‘化’。
应用于个人,可调和内力,提升境界;应用于门派,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若应用于天下……
则需思考,如何建立一种秩序,一种能容纳不同声音、不同势力、不同理念,并能将其引导、转化为推动天下向前发展的动力的秩序。
这并非要求所有人都秉持一样的善恶观,而是寻求一种超越单纯善恶的、基于共存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无崖子若有所思,缓缓道:
“道友之意,是谓‘天道无私,覆载万物’?统治者当效法天地,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前辈明鉴。”
扎克点头,
“《道德经》有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又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强求,顺应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道),通过建立合适的框架(德),引导万物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统治者之‘治’,其最高境界,或许不是事必躬亲的‘管理’,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让其中的个体与群体能够自然生发、繁荣共存,并在必要时进行宏观的调节与平衡,如同北冥化育鲲鹏。”
李秋水听得心神震动,她一生执着于情爱恩怨、门派之争,何曾想过这等宏大的格局?
她忍不住问道:
“然则人心险恶,欲望无穷,又如何能保证这‘生态’不被破坏?
若无强力约束,恶人岂非更加肆无忌惮?”
扎克微微一笑:
“李前辈所虑极是。
故‘德’与‘法’需相辅相成。
‘德’是内在的引领,是建立共识、弘扬正气的教化,如同这北冥道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法’是外在的规范,是明确底线、惩戒罪恶的保障,如同这冰窟之寒,凛然不可侵犯。
但‘法’之设立与执行,亦需符合‘道’,即公正、公平、有利于整体的和谐与发展,而非成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
同时,需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护这‘法’的尊严,这力量,便是‘势’,是自身修为、是人心所向、是规则之力凝聚而成的权威。”
他总结道:
“以道为体,以德为用,以法为保障,以势为依托。
四者兼备,方能构建长久之治。
个人修行如是,门派管理如是,天下统治亦复如是。
今日化解此番争端,便是尝试以‘道’(北冥真意之理)服人,以‘德’(惠及天下之心)引人,以潜在的‘势’(我与二位前辈之力)慑人,至于‘法’,或许便是日后由诸位共同商议制定的、关于此地刻文研究与使用的规矩。”
这一番长篇大论,将道家思想、儒家理念、法家手段乃至现代治理观念融为一炉,结合北冥真意,系统地阐述了扎克初步成型的统治哲学。
不仅无崖子、李秋水听得心驰神往,陷入深思,连慕容复这等野心之辈,也不由自主地被这宏大深邃的思辨所吸引,暂时忘却了得失算计。
冰窟之内,一时间只剩下思想的火花在无声地碰撞。
良久,无崖子长长舒了一口气,对着扎克深深一揖:
“听道友一席话,如闻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无崖子受教了!
此法不仅可解眼下之局,更可为万世开太平提供一种思路!
贫道愿与道友一同,践行此道!”
李秋水也神色复杂地看了扎克一眼,轻轻点了点头,算是默认。
至此,昆仑之事,算是尘埃落定。
丁春秋功力尽废,由无崖子带回逍遥派处置。
北冥刻文由逍遥派主导,邀请正道人士共同研究其济世之法。
各方势力在扎克展现的绝对实力与宏大理念面前,纷纷息了争夺之心,陆续退去。
扎克与无崖子、李秋水又深谈许久,约定日后互通声气,共同推动此事。
离开冰窟,重见天日时,已是次日清晨。
阳光洒在巍峨的雪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扎克独立山巅,感受着体内那如同北冥般浩瀚圆融的真气,以及愈发清晰的空间感知,心中一片平静与充实。
昆仑之行,他不仅实力大进,悟透北冥真意,更重要的,是初步确立并实践了自己的统治哲学,成功化解了一场大纷争。
他目光投向东方,那里是中原腹地,是襄阳的方向,也是更多理念碰撞、更多“道”等待他去印证的地方。
“下一个,该去那里了。”
他轻声自语,身形一动,便已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上,只留下身后那片见证了思想交锋与大道传承的昆仑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