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 > 第324章 漕帮合作

第324章 漕帮合作(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落星谷示范区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天昱朝堂。那些曾经言之凿凿,认为“蛊工”乃无稽之谈、“自我维持”是皇帝异想天开的官员们,在亲眼目睹或听闻了那坚固异常的堤岸、清澈自净的水道后,集体失声。质疑的壁垒虽未完全坍塌,但裂痕已生,坚冰初融。

萧承烨趁热打铁,在接下来的几次朝会中,不再单纯依靠帝王威严强行压制,而是让工部尚书李翰,带着详细的示范区记录和图册,向群臣进行更为系统、更具说服力的讲解。数据、对比、实物效果……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任何雄辩都更有力量。周正清虽然依旧眉头紧锁,但不再公开激烈反对,而是陷入了更深的思索。王明远则像是被抽走了主心骨,在户部审核相关款项时,顺畅了许多,那“无底洞”的论调,再也无人提起。

朝堂之上的压力暂时得以缓解,萧承烨却并未有丝毫松懈。他知道,示范区的成功只是第一步,真正艰巨的,是将这套前所未有的“蛊工”体系,应用到绵延数千里的实际运河开凿与未来的维护管理中。而这其中,有一个环节至关重要,且无法绕开——那就是未来运河贯通后,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漕运力量。

目前,天昱境内的漕运,主要依靠天然河道与早期开凿的部分短途运河,势力盘根错节的各地漕帮,把持着水运命脉。这些江湖组织,草莽气息浓厚,既有重诺轻利的豪侠,也有唯利是图的枭雄,历来是朝廷又倚重又提防的对象。新的南北大运河一旦全线贯通,其航运管理、货物押运、船只调度、人员安置,乃至与沿河地方势力的协调,都绝非朝廷现有的漕运衙门能够独立承担。若不能妥善处理与漕帮的关系,即便运河修成,也可能因运营不畅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滋生新的乱象。

御书房内,萧承烨与几位心腹重臣,正为此事进行密议。

“陛下,”兵部尚书,兼领部分漕运事务的程煜出列道,“各地漕帮,以江淮、中原、河北三大帮派为首,其下大小帮派林立。他们熟悉水道,拥有大量的船只和熟练的船工、水手,根基深厚。若强行收编,恐引剧烈反弹,水上生乱,波及沿岸;若全然放任,则运河命脉等同于操于江湖之手,后患无穷。”

李翰接口道:“程大人所言极是。而且,根据皇后娘娘的构想,未来运河的维护,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清淤螺’、‘净水萍’等蛊虫构成的共生体系。这些蛊虫虽经驯化,但若被不明外力干扰、破坏,或者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运河的运营者,必须能够理解并配合这种独特的维护方式。”

萧承烨指尖轻叩御案,沉吟不语。他深知其中关窍。武力镇压非上策,且正值用人之际,朝廷需要漕帮的经验和人手;但妥协放任,又与他集中皇权、掌控国家命脉的初衷相悖。更重要的是,林晚夕倾注心血的“蛊工”体系,必须有一个可靠的环境。

“所以,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既能借助漕帮之力,又能确保朝廷监管到位,尤其是保障‘蛊工’体系安全运行的合作方式。”萧承烨缓缓开口,目光锐利,“朕欲与漕帮谈判,达成合作。未来运河漕运,可由他们主要负责,但必须接受朝廷的严密监管,并……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对运河生态,特别是蛊虫共生体系进行监测和保护。”

“专门的机构?”程煜若有所思,“陛下是指……类似于太医署,但针对运河蛊虫?”

“可以这么理解,但更为专业和特殊。”萧承烨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想到了林晚夕和她所代表的蛊术,“此事,或许需皇后娘娘麾下的力量介入。”

——

凤仪宫内,林晚夕的身体在精心调养下,已逐渐好转,虽不及鼎盛时期,但日常理事、运用蛊术已无大碍。听闻萧承烨关于漕帮与合作构想的叙述后,她沉思良久。

“与漕帮合作,确是眼下最务实的选择。”林晚夕轻声道,指尖无意识地拂过身旁苗银蛊匣冰凉的纹路,“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漕帮重利,亦重义。若能许以足够的利益和尊重,并展现出朝廷不可挑战的权威,合作可成。”

她抬起眼,看向萧承烨:“至于监管,尤其是对运河蛊虫生态的维护,寻常衙役兵丁确实难以胜任。蛊虫微妙,非精通此道者不能察其异常。我的想法是,成立一个‘蛊医科’,隶属工部或直接对陛下负责,但其成员,需从我南疆蛊术传承者中选拔,或由我亲自培训。”

“蛊医科?”萧承烨重复着这个新奇的名词。

“嗯。”林晚夕点头,“此科室专司运河沿线蛊虫生态的巡查、养护、记录。他们需懂得如何辨别蛊虫的健康状态,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是的,蛊虫亦会生病,或受外界影响而失衡。同时,他们也需负责对往来船只、人员进行最基本的‘检疫’,防止有人无意或有意携带对运河蛊虫有害的物质,或者……其他不该出现的蛊物。”

她的考虑极为周全。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水道,更将是一个庞大的、活着的蛊虫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稳定,关乎运河的长期运行,绝不能出任何差池。

萧承烨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晚夕思虑周详。‘蛊医科’,甚好!有此一着,朝廷便能在最关键处,扼住合作的咽喉。漕帮可以负责运营,但运河的‘生命线’,必须掌握在朝廷,掌握在你的手中。”

帝后二人心意相通,很快便敲定了合作的基本框架:朝廷承认漕帮在未来南北大运河漕运中的主导地位,并给予一定的税赋优惠和政策支持;作为交换,漕帮需接受朝廷派驻的官员进行日常行政监管,其船只、人员需登记在册,更重要的是,必须无条件配合“蛊医科”的一切检疫和要求。

谈判的重任,落在了程煜和李翰肩上。而如何与江湖气十足的漕帮打交道,萧承烨还启用了一位特殊人物——刚刚因示范区之功被擢升为工部侍郎的沈昭。沈昭出身江湖世家,虽投身朝廷,但对江湖规矩、行事风格颇为熟悉,且他深度参与了“蛊工”计划,由他出面,能更好地向漕帮解释运河的特殊性。

谈判地点,选在了南北交汇之地的淮安府。这里漕帮势力根深蒂固,也是未来运河的重要枢纽。

谈判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曲折。

三大漕帮的首领,江淮帮帮主“翻江龙”赵擎,中原帮帮主“铁算盘”钱不通,河北帮帮主“雪地雕”孙振北,皆是雄踞一方的豪强。初次会面,气氛便剑拔弩张。

赵擎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对程煜等人提出的监管要求嗤之以鼻:“朝廷的官儿,坐在衙门里指手画脚也就罢了,还想管到老子们的水上来?什么‘蛊医科’?听都没听过!难不成老子运一趟货,还得让那些装神弄鬼的苗医上船检查?笑话!”

钱不通则精瘦干练,眯着一双精明的眼睛,只盯着利益:“合作?可以。朝廷能给咱们兄弟多少好处?漕粮押运的抽成怎么算?过往商船的税率几何?还有,你们那劳什子‘蛊工’修的运河,要是塌了、淤了,耽误了行程,损失算谁的?”

孙振北最为阴沉,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带着刺:“咱们在原来的河道上跑得好好的,凭什么要听你们安排,去走那还没影子的新运河?万一是个坑,兄弟们喝西北风去?”

面对这些质疑和挑衅,程煜老成持重,以朝廷威严应对;李翰则从工程角度,详细解释运河的优势和“蛊工”维护的可靠性;而沈昭,则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并不与几位帮主硬碰硬,而是换上了较为随意的常服,在正式谈判之余,私下约见各位帮主,以江湖后辈的身份,与他们饮酒“闲聊”。

酒过三巡,沈昭对赵擎道:“赵帮主,您纵横江淮水道三十年,见过的风浪比晚辈吃过的米还多。您想想,如今走天然河道,暗礁、险滩、季节性的枯水洪水,哪一样不让兄弟们提心吊胆?损耗几何?伤亡几何?新运河一旦贯通,水道平直,水深恒定,再无触礁搁浅之忧,一年四季皆可畅行无阻。这对漕帮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快的航速,更低的损耗,更少的兄弟伤亡!运量上去,成本下来,这其中的利润,赵帮主您比晚辈会算。”

他又对钱不通说:“钱帮主,‘蛊医科’并非装神弄鬼。您可以将其理解为……运河的‘大夫’。试想,若水道生病,淤泥堆积,水草疯长,或者水质变坏,影响的首先是航船。‘蛊医科’的存在,就是为了确保水道永远健康、畅通。这难道不是在为漕帮保驾护航吗?至于您担心的运河安全问题,”沈昭压低声音,“落星谷示范区的堤岸,用攻城锤都砸不开,此事千真万确。若钱帮主不信,晚辈可安排您亲自去瞧瞧。”

对于孙振北,沈昭则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孙帮主顾虑周全。新运河确实是新事物。但正因其新,才蕴含无限机遇。朝廷为何要花如此大力气修运河?是为了掌控南北经济命脉。最早投身其中的,必将获得最大的红利。河北地近北境,若运河贯通,北地的皮货、药材,南方的丝绸、瓷器,都将经由您的地盘流转。这其中的商机,孙帮主难道不动心吗?固守旧河道,固然安稳,但也意味着……止步不前。”

沈昭的话,或从安全利益,或从实际收益,或从未来发展入手,层层剖析,句句说在了几位帮主的心坎上。更重要的是,他私下透露了朝廷的决心——皇帝陛下对运河志在必得,任何阻碍都将被无情清除。恩威并施,软硬兼施。

与此同时,萧承烨在京城也没闲着。他暗中调动沿河驻军,进行了一系列不引人注目的调动和演练,无形的压力悄然向淮安汇聚。另一方面,他也通过影卫,向几位帮主的家人或亲信,传递了合作的“诚意”——例如,默许他们在某些灰色地带的生意,或者给予其家族子弟入仕的些许便利。

谈判桌上,僵局依旧。但在谈判桌下,暗流涌动,几位帮主的心态,已经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然而,就在合作看似有望达成之际,一个意外发生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