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科场风波(1 / 2)
两仪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骤然降临的凝重。
萧承烨刚与几位心腹大臣议完北境增防事宜,眉宇间还带着一丝倦色与深思。见女儿未经通传便疾步而来,神色肃然,他心知必有要事,挥手屏退了左右。
“父皇,”萧朝阳甚至来不及行全礼,便将手中沈昭的密报纸条呈上,语速快而清晰,“春闱恐生大变,试题疑似泄露,沈昭大人已在贡院外围控制关键人证,初步线索……指向副考官周正清。”
“什么?!”萧承烨眸中精光一闪,接过纸条迅速扫过,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科场舞弊,历朝历代都是动摇国本的大案,更何况是在他锐意改革、龙首原工程牵动各方神经的敏感时期!试题泄露,意味着此次科举的公正性将荡然无存,寒了天下士子之心,更会引发朝堂地震。
“消息确实?”萧承烨的声音带着帝王的威压。
“儿臣方才收到礼部例行奏报,一切正常。但传递奏报的官员情绪有异,强作镇定之下难掩恐慌。结合沈昭大人密报,儿臣推断,礼部内部可能有人知晓内情,试图隐瞒。”萧朝阳冷静分析,并未提及听心蛊,只以“情绪有异”概括。
萧承烨深深看了女儿一眼,他信任沈昭的能力,更惊讶于朝阳的敏锐。这份在纷乱信息中迅速抓住关键、判断局势的能力,远超同龄人。
“周正清……”萧承烨手指轻叩御案,眼神锐利如鹰,“他虽有异议,但品行素来刚直,会行此龌龊之事?”
“儿臣亦觉此事蹊跷。或有人借周学士之名,行构陷之举,意图搅乱朝局,甚至……与龙首原那边的暗流有关。”萧朝阳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萧承烨颔首,这正是他瞬间想到的可能性。龙首原工程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反对者无所不用其极,科举舞弊,无疑是一招既能打击朝廷威信,又能嫁祸清流,一石二鸟的毒计。
“父皇,事不宜迟。此刻贡院已然封场,士子正在应试,若不能迅速查清真相,一旦消息走漏,或是舞弊已成既定事实,后果不堪设想。”萧朝阳语气急切,“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控制知情官员,封锁消息,秘密调查!”
萧承烨当机立断:“传朕旨意,即刻起,皇城封闭,无朕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命影卫统领带人秘密控制礼部所有经手此次春闱事务的官员,尤其是负责试题保管、印制、运送环节之人,分开看管,不得串供。另,宣程煜、李翰即刻入宫!”
一道道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皇宫乃至皇城的气氛瞬间绷紧。萧朝阳并未离去,她知道自己已然置身于这场风暴的中心。
“朝阳,”萧承烨看向女儿,目光中带着决断与信任,“此案关系重大,牵涉甚广,寻常刑部、大理寺查案,恐效率低下,且易走漏风声。朕欲命你为主审,程煜、李翰协理,沈昭在外围策应,动用一切必要手段,务必在放榜前,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以公主之尊主审科场大案,前所未有。但萧承烨深知,朝阳心思缜密,洞察力惊人,更有其母传授的独特手段,或能出奇制胜。更重要的是,她代表的是帝后绝对的信任,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扰。
萧朝阳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重担,但她毫无惧色,躬身领命:“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维护科举公正,肃清朝纲!”
很快,程煜与李翰奉召匆匆入宫。闻听科场舞弊,二人亦是震惊不已。得知陛下命朝阳公主主审,程煜微微蹙眉,似觉公主年幼,李翰却眼中闪过精光,似是对此安排颇有期待。
“公主殿下,”李翰率先开口,“当务之急,是厘清舞弊环节。试题是如何泄露的?通过何人?泄露范围多大?舞弊士子有哪些?以及,周正清周大人,在此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
萧朝阳点头,思路清晰:“李相所言极是。本宫认为,可分三步走。第一,由程将军协助,立刻提审已被沈昭控制的关键人证,以及礼部被看管的官员,尤其是那些情绪异常者,重点突破。第二,由李相负责,秘密核查所有考生的试卷笔迹、墨迹,与可能泄露的试题答案进行比对,寻找舞弊证据,同时排查与周正清及其门生有关联的考生。第三,本宫会亲自坐镇,协调各方,并……运用一些特殊方法,甄别供词真伪。”
她提到“特殊方法”时,语气平淡,程煜与李翰却都心领神会,知道这必然与皇后娘娘的蛊术有关。虽有疑虑,但此刻非常时期,需用非常手段。
“好!就依公主殿下所言!”程煜沉声道,他虽觉让公主涉险查案有些不妥,但陛下的决定和眼前的危机容不得他犹豫。
调查迅速展开。
皇城司的暗牢内,气氛森严。第一个被提审的,是沈昭手下在贡院外抓获的一名试图传递消息的礼部小吏。此人面色苍白,浑身发抖,一口咬定只是例行公事,对舞弊一事毫不知情。
萧朝阳并未亲自讯问,而是坐在隔壁的监听室,指尖轻触腰间的银质香囊,凝神感应。透过听心蛊,她能清晰地“听”到那小吏强装镇定的话语下,那如同擂鼓般剧烈的“恐惧”与“侥幸”交织的情绪,尤其是当审讯官问及试题库房夜间值守记录时,那股恐惧骤然飙升。
“他在说谎。”萧朝阳通过特制的传声筒,对审讯室内的程煜心腹低语,“重点问他昨夜子时到丑时的行踪,以及他与试题库副主管王焕的关系。”
审讯官依言追问。那小吏顿时方寸大乱,言辞闪烁,额角冷汗涔涔。听心蛊反馈的情绪,变成了“惊慌”与“挣扎”。最终,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接连戳破的谎言下,小吏崩溃,供认自己受试题库副主管王焕指使,在试题正式封装前,利用职务之便,偷偷誊抄了部分策论题目,交由王焕。
突破口就此打开!
王焕很快被影卫从家中被窝里揪出,押解至暗牢。此人是个中年微胖的官员,面对审讯,起初还试图狡辩,摆出一副被冤枉的委屈模样。
萧朝阳再次催动听心蛊。这一次,她感知到的情绪更为复杂。表层是“委屈”与“愤怒”,但其下隐藏着深深的“焦虑”与“算计”,甚至还有一丝对某种“庇护”的“依赖”。当审讯官提及周正清时,王焕的情绪骤然变得激烈,是一种混合着“恐惧”、“怨恨”以及一丝“如释重负”的复杂情绪,仿佛……找到了替罪羊?
“他在试图将水搅浑,引导我们怀疑周正清。”萧朝阳冷静判断,“但他内心的依赖感,说明他背后另有其人,且此人能给他提供保护。继续施压,追查他近期的资金往来、社交活动,特别是与朝中哪位重臣或其门下有过接触。”
与此同时,李翰那边也取得了进展。通过对已收缴的部分疑似泄题渠道流传出来的“标准答案”与考生试卷进行初步比对,发现了数份策论答卷,在观点、论证结构甚至某些生僻典故的运用上,与“标准答案”高度雷同,远超巧合范围。而这几名考生,经查,均与周正清的门生,或是与周正清关系密切的地方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表面证据,似乎越来越指向周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