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影视编辑器 > 第2191章 人类的执念

第2191章 人类的执念(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海风咸湿,吹动着琉球王国那霸港的旌旗。

苏宁站在临时行辕的瞭望台上,目光越过碧波万顷,投向东北方那片笼罩在迷雾中的列岛。

在他身后,校场上集结的并非全是明军主力,更有大量从琉球诸岛征召的仆从军,他们肤色略深,眼神中混杂着对明军的敬畏、对劫掠的渴望,以及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恨意。

“大帅,琉球与倭寇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副将低声禀报,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岛上贵族,多与倭国萨摩藩有姻亲往来,血脉相连;而下层渔民,又饱受倭寇侵扰之苦,家破人亡者甚众。他们是亲戚,更是世仇。”

苏宁默然。

他何尝不知这其中关窍?

正是利用这层复杂的仇恨,他才能在此地迅速招募到这批熟悉海情、悍不畏死的仆从军。

所以,他才会许以重利,允诺他们复仇,更允诺他们战利品。

这是一把双刃剑,苏宁知道。

大军渡海,兵锋直指倭寇盘踞的巢穴。

战斗初期,仆从军作战勇猛,凭借对倭寇行事风格的熟悉,屡建奇功。

然而,当明军主力突破外围防线,深入岛屿腹地后,情况开始失控。

“报——!”一名斥候满身烟尘,急奔入帐,声音带着颤抖,“大帅!琉球仆从军攻入南麓町镇后,已完全失控!他们……他们不仅劫掠财物,还在肆意屠戮妇孺,焚烧屋舍,行为与倭寇无异!更有甚者,扬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帐内众明军将领闻言,脸色皆变。

一名年轻参将忍不住出列:“大帅,此等行径,有伤天和,更玷我大明王师威名!是否应立刻弹压,约束军纪?”

苏宁端坐主位,指节轻轻敲打着扶手,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脑海中飞速闪过琉球与倭寇之间的血泪恩怨,闪过仆从军眼中那压抑已久的疯狂,也闪过此战的终极目的……

不仅要击败,更要彻底摧毁倭寇的战争潜力和抵抗意志,在这片海域树立起大明不容置疑的权威。

短暂的沉默压抑得让人窒息。

所有将领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终于,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帐中众将,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只吐出四个字:

“传令,永不封刀。”

帐中先是一静,随即,几位资深将领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了然,甚至是一丝隐晦的残酷。

他们完全明白了这四个字背后更深层的含义……

这既是对仆从军失控行为的默许,更是将这份失控的破坏力,转化为一种有组织的、极致的恐怖战术。

这不是放纵,而是将复仇的野兽导向更明确的敌人,要用最血腥的方式,彻底碾碎倭寇及其根基之地的抵抗意志。

“得令!”将领们抱拳领命,声音低沉而肃杀。

命令下达,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原本还有些顾忌的仆从军,此刻彻底化身复仇的狂潮,而部分明军也在默许下加入了这场“狩猎”。

倭寇岛屿,顷刻间化作人间地狱。

火焰映红天际,哭嚎声彻夜不绝。

苏宁站在高处,冷冷地俯瞰着远方那片被血与火笼罩的土地。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仁慈,是留给大明子民的。

对于这些屡教不改、侵扰海疆的毒瘤,唯有以最残酷的手段,让他们从灵魂深处恐惧“明”字大旗,才能换来沿海真正的长治久安。

这一道“永不封刀”的命令,不仅彻底斩断了琉球仆从与倭寇之间最后一丝脆弱的血缘羁绊,更用最极端的方式,在大明的东海上,划下了一道血色的界限。

……

曾经肆虐海疆、令东南沿海闻风丧胆的倭寇势力,在大明战争机器的全力运转下,其覆灭的速度比预想中更快。

毕竟,此时的倭寇本土总人口不过一千二百多万,刨去老弱妇孺,真正能提刀作战的青壮本就有限,满打满算不过数百万而已。

在明军绝对优势的兵力、装备以及组织力面前,尤其是在大量“弃暗投明”的带路党引领下,负隅顽抗的据点被一个个连根拔起。

战事推进如风卷残云。

明军主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同铁锤般粉碎任何成建制的抵抗;而杀红了眼的琉球仆从军,则如同灵活的毒牙,在熟悉地形的带路党指引下,深入山林清剿残敌,手段酷烈,有效地瓦解了倭寇最后一点顽抗的意志。

仅仅半年时间,曾经烽烟四起的倭寇列岛,逐渐沉寂下来了,可谓是十室九空。

大规模的抵抗已不复存在,只剩下零星的、无关大局的骚扰。

帅帐之内,战报堆叠。

副将看着最新的统计文书,对苏宁道:“大帅,各处负隅顽抗的倭寇据点已基本肃清。接下来,这些俘虏……如何处理?数量可不少。”

他顿了顿,低声道,“‘永不封刀’之令虽震慑敌胆,但终究不可持久,亦有伤天和。”

苏宁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平静。

他自然明白,杀伐是手段,而非目的。

将潜在的抵抗力量彻底肉体消灭既不现实,也非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自然不能全杀光。”苏宁的声音冷静而务实,“首恶元凶,罪大恶极者,公开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告慰我大明沿海死难军民之灵。至于其余俘虏……”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了几个标注了矿藏符号的位置,其中最醒目的,便是那座名震天下的石见银山。

“全部登记造册,戴上重镣,编为矿役营。”他的命令清晰而冷酷,“石见银矿,佐渡金山,以及所有已探明的各类矿山,正是需要人力之时。让他们用余生,在地下为自己、也为他们的族人所犯下的罪孽赎罪吧。”

这道命令被迅速执行。

无数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倭寇俘虏,被剥去了铠甲武器,套上了沉重的铁镣,在明军锐士的严密监视下,如同沉默的蚁群,被驱赶进入一个个深不见底的矿洞。

曾经挥舞太刀劫掠四方的双手,如今只能紧握粗糙的镐凿,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为大明的国库,开采出亮闪闪的白银与黄澄澄的黄金。

这些矿山,尤其是石见银山,在苏宁带来的、超越时代的开采技术和严格管理下,生产效率远超以往。

源源不断的贵金属开始流入大明的财政体系,极大地缓解了此前因大规模用兵而带来的国库压力,也为苏宁后续更宏大的改革计划,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曾经滋生海盗的土壤,如今正被改造成滋养帝国的富矿。

硝烟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矿山上升腾的尘烟与叮当作响的镐凿之声,谱写了一曲征服与掠夺的终焉乐章。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