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影视编辑器 > 第2195章 戚继光

第2195章 戚继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万历猛地站起身,在暖阁内急促踱步。

他当然明白苏宁这番话的分量-这绝非危言耸听。

想到可能发生的种种不测,年轻的皇帝额角已渗出细汗。

“臣恳请陛下,”苏宁适时开口,“准许臣招募五十人的私人护卫,护卫府邸,保护家小安全。这些护卫需允许佩戴兵刃,在京城内享有有限度的自卫之权。”

万历停下脚步,目光复杂地看着苏宁。

准许大臣在京城蓄养如此规模的私人武装,这在本朝尚无先例。

但……

“准了!”万历终于下定决心,“朕会给你一道手谕。不过……”

他盯着苏宁,一字一句道:“这五十人,必须登记在册,每季由锦衣卫核验。苏先生当明白朕的苦心。”

“臣明白。”苏宁深深一揖,“陛下恩典,臣感激不尽。此举既为保命,更为保住变法火种。”

当苏宁退出暖阁时,月色已上中天。

他望着紫禁城巍峨的剪影,轻轻抚过袖中刚刚获得的手谕。

这五十个护卫的名额,将是他推行新政的第一道护身符。

而在暖阁内,万历依然伫立在窗前。

忽然意识到,从同意这支护卫队开始,他自己与苏宁,都已经踏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

蓟辽总督的任命谕旨传出,朝野震动。

而最为震惊的,莫过于当事人戚继光本人。

自张居正薨逝,这位曾横扫东南倭寇、镇守北疆十六年的名将,便一直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树倒猢狲散,他作为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嫡系,虽战功彪炳,却也深知自己早已被打上“张党”的烙印。

过去几年,他谨小慎微,甚至称病闭门,只求能保全性命于乱局。

万万没想到,在这风雨飘摇之际,竟会是如今在朝中如日中天的苏宁,力排众议,将蓟辽总督这等关乎国运的重任,交到他的手上。

接到旨意的当天下午,戚继光便匆匆来到苏府求见。

当他在书房外等候通传时,这位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老将,竟不自觉地整理了好几次衣冠,手心因紧张而微微出汗。

“戚帅,大人请您进去。”管家恭敬地引路。

戚继光深吸一口气,迈入书房。

只见一个身着常服的年轻人正背对着他,站在一幅巨大的辽东舆图前。

听到脚步声,那人转过身来……

面容比戚继光想象中还要年轻,但那双眼睛却深邃得如同古井,仿佛能洞悉人心。

“末将戚继光,拜见苏阁老!”戚继光压下心中的波澜,依礼便要下拜。

“戚帅不必多礼!”苏宁快步上前,稳稳托住他的手臂,阻止了他的大礼,“您是国家柱石,沙场前辈,该是晚辈敬您才是。”

这是苏宁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位传奇名将。

眼前的戚继光已年过半百,两鬓微霜,面容因常年戎马而显得黝黑粗糙,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眉宇间凝聚着一股历经百战而不磨的锐气与沉稳。

只是那眼神深处,依稀可见几分被岁月和政局磨砺出的谨慎,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阁老举荐之恩,继光……没齿难忘!”戚继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只是……继光乃戴罪之身,恐有负阁老重托,连累……”

“戚帅此言差矣。”苏宁打断他,语气诚恳而坚定,“朝廷用人,唯才是举,何论其他?张某人是张某人,戚帅是戚帅。您在东南平倭,在北疆修守,练新军,创车营,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这一点,天下人有目共睹,陛下也心中有数。”

他引戚继光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建州卫的位置,神色转为肃穆:“我之所以在陛之疾,建州女真坐大之势已成!寻常将领,或可守成,却难堪破局重任。唯有戚帅这般既懂练兵、又善谋略、更能因地制宜创建战法的帅才,方能担此‘犁庭扫穴’之重任,为我大明永绝后患!”

听着苏宁这番既肯定其过往功绩,又明确未来战略的言语,戚继光胸中一股久违的热流涌动。

数年来的压抑、委屈和不安,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挺直了腰板,眼中重新焕发出属于军人的锐利光芒,抱拳沉声道:“蒙阁老如此信重,知遇之恩,重于泰山!继光纵肝脑涂地,亦必不负陛下与阁老所托!辽东之事,请阁老放心!”

看着眼前这位老将重燃斗志,苏宁欣慰地点点头。

他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唯有放下朝堂的猜忌与党争的包袱,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个帝国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