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影视编辑器 > 第2197章 阁老出征

第2197章 阁老出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万历十三年,渤海湾。

初春的寒意仍锁着海面,碎冰随暗灰色波浪起伏,碰撞出细碎的声响。

一支庞大的大明水师舰队正破开寒潮,向着辽西海岸线逼近。

新的旗舰“明风”号如海上堡垒,三桅风帆鼓满,蓟辽经略的猩红帅旗在咸腥海风中猎猎作响。

甲板上,苏宁身披玄黑大氅,远眺着逐渐清晰的陆岸轮廓。

他身侧的水师提督陈璘肃立待命,这位老将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既有对这位文官经略的敬畏,也有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担忧。

“陈提督,”苏宁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传令各舰,即刻封锁渤海所有航道。自今日起,一粒米、一把铁、一石盐,都不准流入辽东!违令者,无论官商军民,一律以通敌论处,船货尽没,立斩不赦!”

“遵令!”陈璘凛然应诺,立即命旗手打出旗语。

顷刻间,数十艘战船如离弦之箭,向各方海域散开,构筑起一道海上铁幕。

在舰炮的轰鸣掩护下,三万精锐开始在多处滩头登陆。

这些士兵清一色配备最新式的永乐步枪,身着统一制式的棉甲,行军布阵间透着与普通明军迥异的肃杀之气。

最令人侧目的是,他们臂膀上都系着一条红色袖标……

这是苏宁亲军的标志,象征着对阁老一人的绝对效忠。

登陆甫定,苏宁立即以“议讨军情”为名,召集辽西所有千总以上将领至中军大帐。

帐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那股令人窒息的寒意。

苏宁端坐主位,尚方宝剑横置案前,冰冷的剑鞘反射着跳动的火光。

“诸位,”他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每个将领心头一凛,“本官奉旨经略辽东,今日召集诸位,只问三件事:军粮、军械、军令。”

他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如刀锋刮过面颊:“谁来说说,去岁冬季,各卫所军粮损耗几何?火器库损毁的兵械又去了何处?为何我军动向,建州残部总能未卜先知?”

帐内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几个将领眼神闪烁,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广宁卫指挥使张文强自镇定,出列拱手道:“阁老明鉴,去岁寒冬酷烈,粮草转运不易,确有损耗。至于军械……”

“够了!”苏宁突然拍案而起,声如寒冰,“广宁卫指挥使张文,去岁私售军粮三千石与建州残部,证据确凿!斩!”

“宁远卫参将李勇,三次泄露剿匪军机,致我军士枉死!斩!”

“锦州守备王贵,纵容部下与女真交易军械、盐铁,坐地分赃!斩!”

话音未落,帐外早已待命的亲军一拥而入,如虎狼般将三人拖出帐外。

求饶声、辩解声戛然而止,随即是三声沉闷的落地声。

当亲军端着盛放人头的木盘进帐复命时,浓重的血腥气瞬间弥漫开来,帐内将领个个面如土色,双腿发软。

苏宁面不改色,重新落座,指尖轻叩尚方宝剑:“还有谁,要为本官详解这三件事?”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苏宁以雷霆万钧之势整肃辽西:

“永丰号”、“德昌行”等十七家被查实与女真往来的商号被查抄,主事者共计五十三人,全部押赴市曹公开处决;四十三名涉嫌贪腐、通敌的将领被罢黜或调离,关键军职全部由苏宁带来的亲信接掌;“军功授田令”全面推行,从各大将门、奸商处查抄的数十万亩土地,被分赏给有功将士和新迁农户;就连远在山西、手眼通天的晋商集团也未能幸免,苏宁直接让万历动用锦衣卫,将八个主要商族连根拔起,抄没家产数以百万计。

最让辽西将门胆寒的是,苏宁带来的新军完全独立于原有的体系。

这些装备着新式步枪、配备轻型野战炮的部队,以排枪战术和炮火协同,如铁扫帚般清扫着一切抵抗。

内部整肃完毕,苏宁亲率大军直扑建州老巢。

出征前,他对三军下达的命令冷酷至极:“凡女真部众,负隅顽抗者,杀无赦!投降者,一律迁往关内分散安置。大军所过之处,焚其寨,填其井,毁其田,绝其复起之基!我要让这片土地,百年之内再无人敢叛!”

炮火轰鸣,曾经让明军头疼不已的女真山寨在新型火炮的轰击下土崩瓦解。

装备精良的明军以严整队列推进,排枪轮射,将任何敢于抵抗的敌人撕成碎片。

站在赫图阿拉的断壁残垣上,苏宁对残余的女真部众宣告,声音如西伯利亚的寒风:“自今日起,建州八旗,不复存在!尔等或内迁化为编户齐民,或远遁荒野自生自灭。若再敢以‘建州’为号,聚众作乱——”

他刻意停顿,目光如炬扫过那些惶恐的面孔:“灭族绝种,一个不留!”

……

三个月后,辽东已然彻底变天。

辽西将门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建州女真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即将彻底成为历史。

唯有新立的军屯、堡垒和迎风招展的新旗,见证着这片土地经历的血与火。

副将陈璘策马跟在苏宁身侧,犹豫再三,还是低声问道:“阁老,请恕末将直言……此次用兵,手段是否太过……酷烈?只怕朝中会有非议。”

苏宁望着逐渐清晰的北国山川河流的轮廓,淡淡道:“陈将军,你可知道为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不等回答,继续道:“因为烧得不够彻底。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今日的雷霆手段,正是为了明日这片土地永享太平,为了后世子孙不再流血。”

他的目光又是越过关城,望向京师方向:“这千古骂名,就由我苏宁一肩担之。”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