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空中楼阁,画饼充饥(1 / 2)
“林舟同志,你的问题在于,你提出了一个极其昂贵的解决方案,去解决一个可以用更廉价、更成熟的方式解决的问题。
钱主任刚才说了,算力不够,我们可以建更多的计算中心;数据传输慢,我们可以优化流程,用更快的飞机,甚至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数据空运大队’。
这些办法,都在我们现有的能力范围之内。
而你的方案,需要我们为了一个不确定的、遥远的目标,透支整个国家未来十年在重工业、农业、国防等核心领域的投入。
恕我直言,从国家资源调配的宏观角度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们必须分清主次,要先解决吃饭和安全的问题,再考虑‘锦上添花’的事情。”
李部委的话,代表了在场绝大多数“务实派”官员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国家建设就像一个家庭过日子,米缸还没满,就想着买一台几十寸的彩色电视机,这根本就是败家子的行为。
如果说钱主任和李部委的反对是从“经济账”和“资源账”上对“星火网络”判了死刑,那么“启明”卫星的总负责人王主任的发言,则是从技术上釜底抽薪。
王主任一直紧锁着眉头,此刻他终于开口了,声音洪亮但充满了困惑和无奈。
“林舟同志,恕我直言,你可能对卫星通信的原理,有一些误解。”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在进行技术探讨,而不是驳斥。
“我们的‘启明’卫星,本质上是一个天上的‘大喇叭’。
地面一个站发射信号给它,它接收、放大,然后再广播给地面上所有能接收到它信号的区域。
这是一个‘一对多’的广播模式,非常适合用来传输电视信号、进行新闻播报。”
“但是,你所说的‘网络’,是‘多对多’的模式。
这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地面终端,都在试图通过卫星进行双向通信。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只有一个接线员的总机,却要同时为成千上万对人接通电话。
这是不可能的!信道会立刻被占满,信号会互相干扰,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无法通信,整个系统会彻底堵塞、崩溃。”
他摊了摊手,脸上是技术人员面对“外行”提问时的那种特有的无奈。
“要实现你说的功能,我们需要开发一套极其复杂的‘交换’系统。
卫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号放大器,它本身就要成为一个智能的‘空中交换机’。
它需要能够识别每一个数据包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后精准地进行路由转发。
这……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力,甚至超出了我们能够想象的技术范畴。
我们连地面上的程控电话交换机都还在实验室里摸索,你就想把这套东西搬到天上去?这太……太科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