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判若两人(1 / 2)
她在心里默默嘀咕。
乖,别瞎说了,这次就当没听见啊,下回可不许提了。
等哪天你炼的丹真比我抽的还好,师父再听你的。
晚上一进门,家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院门口停着好几辆车,檐下挂着彩灯。
空气里飘着糖炒栗子和桂花糕的甜香。
亲戚挤了一屋子,都是冲着盛悦悦来的。
她刚踏进屋,大伙儿先是一静,接着一个圆滚滚的胖女人惊得嗓子都劈了。
“哎哟!这不是小雅吗?”
那女人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
“怎么变化这么大?我都差点没认出来!”
这屋里的,基本都是盛家的亲戚,住一个城里。
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顶多就是春节碰个面。
谁家办红白事,才聚一聚,平日里也不怎么走动。
可今天不同,盛悦悦的大事,整个家族都来了。
说话的这位,正是她爸的亲姐姐,盛家姑妈。
嗓门大,性子直,最擅长张罗家务事。
上回见,还是端午节,才几个月光景。
那时盛初夏还穿着旧布裙,脸色发黄,瘦得像根竹竿。
盛初夏笑了笑,轻声跟大家打了招呼。
一确认真是她,人群炸了锅。
“我的天!小雅这是去整容了?”
“不对,这是修炼有成了吧?这气质,跟以前判若两人!”
“你看看这皮肤,水灵灵的,哪像三十岁的人?”
姑妈立马拽住她,力气大得几乎要把她拖倒。
“妈!你快看!”
她扯着嗓子喊,一边推着盛初夏往里屋走。
“小雅是不是跟当年的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当年你年轻那会儿,不就是这模样?清秀,端庄,一看就有福相!”
盛奶奶头发花白,戴副金丝眼镜,穿着一身藏青色的立领旗袍,端坐在主位的藤椅上。
虽已年过七旬,但腰背挺直,神情从容。
她年轻时当过音乐老师。
在县文化馆教了三十年钢琴,弹得一手好《春江花月夜》。
她最得意的,就是当年下乡当知青那会儿,是周围几个连队最出挑的姑娘。
不仅容貌出众,还会拉二胡、唱京戏。
每逢节日晚会,都是台上的主角。
一双眼睛明亮有神,一笑起来像月牙儿似的,迷倒过不知多少知青小伙子。
不然哪能嫁进盛家?
那时候盛家可是附近数得上号的有钱户。
老爷子做药材生意,开着三家药铺,家底厚实,在县城里都有名号。
能娶到她这样才貌双全的媳妇,是盛家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
而她,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把盛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知青的日子有多难?
地里的活计永远干不完,天还没亮就得扛着锄头上山。
太阳下山了还在地头弯腰刨土。
一天下来,肩膀又酸又痛,手掌磨出了血泡,破了又结痂,结了痂又破。
吃的呢?
一碗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玉米糊,几根发黄的腌菜条,就算是一顿正经饭了。
肚子里整天空荡荡的,饿得前胸贴后背。
要不是后来嫁给了大队长家的少爷。
她怕是到现在还在田埂上弓着背插秧,手指泡在泥水里烂出一个个口子。
风吹日晒的脸,黝黑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