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神秘古帖,鉴宝风波(2 / 2)
“真的假的?什么来头?”
“不清楚,但传言可能是明代的,搞不好是徐渭的……”
一时间,云景阳的手机变得热闹起来。
多位收藏家、古董商,甚至一些博物馆的研究员,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他,有的委婉询问,有的直接开出高价求购,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更有甚者,言语间带着质疑,认为他一个商人不懂行,可能是打了眼,买了赝品,想借此压价捡漏。
“云总,听说您得了件好东西?能否割爱?我出八十万!”
“云先生,古玩这行水很深,您那字帖我们几个老家伙看了照片,存疑啊,要不您拿来我们帮您鉴定鉴定?如果是真的,价格好说。”
“年轻人,不要被传言冲昏头脑,两千块买徐渭真迹?天方夜谭!”
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打探、求购和质疑,云景阳一概淡然处之。
他既未答应出售,也未急于辩解。
几天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在景阳集团旗下的一家高级艺术会所内,一场小范围、高规格的私人鉴赏会悄然举行。
受邀者仅限于几位德高望重、在书法鉴定领域堪称泰斗的权威专家(包括之前结识的周老),以及最初联系他、态度较为诚恳的几位大收藏家。
鉴赏会现场,气氛庄重。
那本备受争议的字帖被小心地放置在铺着绒布的展台上,旁边配备了高倍放大镜和专业灯光。
几位老专家戴上白手套,围着字帖,看得极其仔细。
他们时而用放大镜观察纸张纤维和墨迹渗透,时而低声交流,时而凝神感受笔意,表情越来越凝重,也越来越激动。
足足过了近一个小时,几位专家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肯定。
为首的书法泰斗,一位姓吴的老先生,激动地胡须微颤,深吸一口气,面向众人,声音洪亮而笃定:
“经过我们几人共同鉴定,一致认为——此本帖,确系明代徐渭青藤道人中期真迹无疑!观其笔法,狂放不羁而又暗含法度,情绪饱满,一气呵成,正是其‘青藤体’成熟期的典型风貌!且保存相对完好,仅略有虫蛀,堪称国之瑰宝,艺术价值无可估量!云总,您这眼力,老夫佩服!佩服啊!”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那些之前还心存疑虑、甚至想捡漏的人,顿时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而消息很快通过在场人士传开,再次在收藏界和文化圈引发轰动!
“竟然是真的!”
“徐渭真迹!两千块捡的漏?这云景阳神了!”
“之前是谁质疑来着?脸疼不疼?”
“叮!任务“慧眼识珠”完成!奖励发放:文物修复精通(大师级)已掌握、500万资金已到账、定向抽奖机会已存入系统空间。”
云景阳听着系统的提示,看着周围人或惊叹或钦佩的目光,神色依旧淡然。
他轻轻摩挲着那本承载着数百年风霜的古帖,感受着“文物修复精通”带来的、对这份脆弱文化遗产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呵护之意。
神级捡漏眼光,再次被传为美谈。
云景阳这个名字,在财富与权势之外,又增添了一层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