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蒙古部族反叛!(1 / 2)
大同镇城
十余日来,杨洪已将各项事务安排妥当,粮草、军械、人员皆已就位。
一切准备完毕,只待时机到来。
大同的数万精锐边军,早已在文武官员相互串通、李源暗中相助的情况下,落入了杨洪的掌控之中。
长城之外的蒙古各部,凡是能联络上的,均已接洽妥当。
杨洪许以重利,各方关系也已打点周全。为了换取他们的合作,开出的条件极其优厚。
他甚至允诺,事成之后,大同与宣府的钱粮任其取用,毫无限制。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低价出售大量军械装备,包括甲胄在内,尽数交付。
火器亦不在少数,交易数量之多,几近疯狂。
杨二虎自京师返回后带回的消息,更让杨洪心中安稳。局势发展如其所料,一切进展顺畅,完全处在计划之内。
既然京城方面的布置已趋完备,而朝廷上下仍毫无警觉,杨洪认为时机成熟,不必再拖延。
经与李源密议,二人决定率先向朝廷发难,借机施压,试探皇帝的态度与反应。
四月一日,朝廷刚宣布调派大军前往福建剿灭叛乱,边境又传来紧急军情。
谷鶎上报称,原已归附的蒙古部族突然反叛,集结数万骑兵,直扑大同。
民间哗然,街头巷尾议论不断。
大明近年灾祸连年,战事频发,百姓苦不堪言。
杨洪呈递的军报与奏疏,也在京中官场掀起轩然大波。蒙古归附后再度叛乱,本就令朝廷颜面尽失。
他在军报中描述形势万分危急,声称自己率军迎敌,却遭敌埋伏,措手不及,致使边军大败,伤亡惨重,如今只能退守城池,亟需朝廷速派援军。
奏疏内容则更为简洁,仅将战况略作总结,再三叩首自称“罪臣”“无能”,言语空泛。
但其中明确请求朝廷向大同补给军需:五千张弓、两万支箭、两千副棉甲,外加一百门火炮及大量火药。
“诸位有何见解?”朱由校迅速召集几位重臣,于乾清宫内召开会议。
“据杨洪所言,大同现有兵力仅可固守城池,无力出战抵御。”
“此次来犯之敌,骑兵多达三四万。若其突破防线,深入内地,边地百姓必将生灵涂炭。”
“赶紧商议个对策,看朝廷是否要出兵支援,或是从其他边防重镇调兵前往大同协同防守。”
朱由校心里烦乱。福建的民变尚未平定,大同又燃起战火。
那个名义上的弟弟总惹麻烦,朝中勋贵与文官集团还得时刻防备,精力实在难以为继。
众臣还未开口,左都御史倪文焕已站了出来。
他并未献策,而是直接启奏弹劾,矛头直指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