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革职、入诏狱!(2 / 2)
朱由校语气森然,字字如铁,压得刘能几乎无法呼吸。
帝王所言,并非空口威慑。刘能不过棋子,随时可弃。
真正藏于暗处的主谋,至今仍隐匿无形。虽心中已有猜测,却无确证,动不得分毫。
唯有施以重压,逼其慌乱,方能露出破绽。唯有如此,才能顺藤摸瓜,揭开真相。
王在晋与刘能被押走后,乾清宫陷入沉寂。
众人低头不语,殿内寒意透骨。
朱由校终于开口:“兵部不可一日无主,否则军务必乱。”
“徐阁老,兵部事务暂由你署理。”
“臣领命。”
无人敢推举他人,更无人敢议继任人选。
徐光启暂掌兵部,合情合理,众望所归。
“蒙古人降而复反,必有内情。但眼下不是追查之时,而是击退敌军。”
“传令满桂,速调宣府精锐赴大同增援。同时严防宣府空虚,莫中鞑子声东击西之计。”
“陈奇瑜,此战务必打赢。边镇不容失守,腹地决不能被侵扰。”
“山西右布政使孙传庭,总管后勤。首要之务,安顿流民,全力保障两镇军粮供应。”
宣大二镇合计七八万兵马,而敌人两三万骑寇,朱由校并不畏惧。
只要陈奇瑜稳守防线,不妄动冒进,胜局已定。
再有满桂这般悍将亲临前线,边事尚可控。
蒙古骑兵机动如风,千里之外遥控指挥,易误战机。
故仅作大致部署,军权尽付陈奇瑜、满桂等人。
战局如何,全凭他们应变处置。
薛贞开口询问。
朱由校心中尚无定论。若局势平稳,他早已命锦衣卫缉拿相关人等。
眼下却不同。蒙古势力突然介入,杨洪手握大同重兵,不可轻举妄动。
一旦逼迫过甚,对方极可能勾结外敌,反戈一击,局面将难以收拾。
“此事容后再议。眼下局势复杂,杨洪不可轻动。”
“今日所言,务必严密封锁。若有泄露,绝不宽恕。”
随后又处理了几项杂务,会议就此散去。
目前最紧要的,仍是京师内部。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一日不除,便一日不能松懈。
大臣们刚离开乾清宫,杨寰随即入内。
他奉召而来,专为领受调查密令。
“盯住刘能。他今日必会与人密会,一举一动都要查清。无论言行,全部报与朕知。”
“臣领命。”
“另派得力人手前往王在晋府第周边,务必护其家人周全。”
杨寰退下后,朱由校再度陷入沉思。
他们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难道只是为了扳倒王在晋?
他不信。此次竟拉拢了朱纯臣等勋贵,筹谋已久,背后必然另有图谋。
更令他费解的是,刘能为何甘愿铤而走险?
一个侍奉兵部尚书多年的家仆,仅凭金银难以使其舍命相搏。
唯有被握有致命把柄,遭胁迫利诱,才可能走到这一步。
想通此节,他立即召见魏忠贤,命其从刘能亲属入手追查,或可发现线索。
当夜,魏忠贤回宫禀报:刘能家人已不知去向。
朱由校默然思索,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失踪之中。
但他并未下令立刻提审刘能。因杨寰那边的情报,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