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终于把人骗出宫了(1 / 2)
一道皇帝将巡边关的旨意传出,朝野为之震动。
不少官员立刻揣测这是亲征前兆,纷纷上疏劝阻。
尤其拥皇一派最为紧张,他们仕途所系,全在天子安危。
若皇帝有个闪失,他们的权位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唯有陈良训等人暗自窃喜,心中冷笑:“终于把人骗出宫了。”
那封引发震动的军报,并非出自大同前线,实为他们精心伪造。
得知皇帝有意罢免杨洪,惩治边将,他们深知局势危急。
多年谋划或将毁于一旦,于是仿照杨洪笔迹,炮制警讯。
同时遣快马密报杨洪,令其在外呼应,演好这场戏。
如今看来,计策已见成效。
朱由校早已心生怀疑。杨洪反应之速不合常理,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但他暂未点破,静观其变。
既然京中内应已经现身,他也无意再拖延。
天下事务纷繁复杂,无暇与这群人周旋到底。
此次巡边意义非凡,朱由校早做周详部署。
离京期间,主持大局者仍为内阁三位大学士,外加英国公张维贤,共四人执掌中枢。
军政分立,泾渭分明:英国公专司兵务,文臣专理政务,彼此不得越界。
六部要员多为其亲信,纵使御驾离京时日稍久,国事亦不会紊乱。
京师始终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至于其余官员,凡列入朱由校暗中名单者,此次皆被点名随行。
无论途中发生何事,这些人注定无法生还。
荒郊野外,随便寻个理由便可尽数诛除。
不必再劳烦锦衣卫反复查证,耗费光阴。
一刀斩尽,干净利落。
面对那些命不久矣之人,朱皇帝的性子向来不容拖延。
朱由校此次北巡边关,仅率军五万五千人同行。三万骑兵驰骋于前,神机营中火器手与炮兵共一万人紧随其后,虎贲营步卒列阵护卫,另有御林军五千亲卫贴身随行。
随驾出征者,除了一批早已列入名单的文臣外,朱纯臣、蒋承勋、朱国弼等多位勋贵亦尽数被带走。
这些人早已心生异志,留之无益,反成祸患。皇帝心中清楚,若自己率大军离京,他们趁机在京中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他特意召见英国公张维贤,密谈勋贵之事。虽有朱纯臣之流图谋不轨,但大明依旧不乏忠贞之士。
除张维贤外,西宁侯、武安侯、恭顺侯等家族,皆对皇室保有忠诚。纵然其中有人暗通商人,借战乱谋利,归根结底,不过贪财而已。
与朱纯臣、蒋承勋之辈相比,尚可宽宥。
早在此前,得知朱纯臣暗中串联数家勋贵时,朱由校便已警觉。
那一次他亲临英国公府,并非偶然。
张维贤在勋贵之中声望卓着,又是皇帝心腹,由他出面拉拢可用之人,最为稳妥。毕竟,皇帝不可能将所有勋贵尽数铲除——那无异于动摇国本。
张维贤不负所托。结合自身观察与锦衣卫递来的密报,他暗中联络,成功稳住一批立场可靠的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