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大明:剩30天亡我靠纳妾救天下 > 第281章 京城内的动荡,李自成的蠢蠢欲动

第281章 京城内的动荡,李自成的蠢蠢欲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林渊和柳如是乘坐的马车,像一滴墨落入奔流的河水,悄无声息地汇入了黎明时分出城的滚滚人潮,很快便消失在通往南方的官道上。

而在他们身后,那座名为北京的巨大城池,正从沉睡中缓缓苏醒。

当第一缕晨光越过角楼,给紫禁城的琉璃瓦镀上一层淡金色时,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才算正式拉开帷幕。

“钦差大臣林尚书,奉旨巡视江南,即刻启程——”

随着鸿胪寺官员一声悠长的唱喏,林府的大门轰然大开。一队由上百名白马义从组成的仪仗队,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地驶上了长街。

为首的骑士赵大,身披崭新的甲胄,腰悬佩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肃穆。他刻意放慢了马速,让那面绣着“奉旨巡查”的杏黄色大旗,在京城清晨的微风中,尽可能地舒展开来,让每一个街边的百姓、每一个茶楼的看客、每一个躲在暗处窥探的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仪仗所过之处,尘土飞扬,马蹄声、锣鼓声与百姓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将这座因连日战火而死气沉沉的都城,搅动出了一丝久违的热闹。

“林大人这是要去江南享福了?”

“嘘!小声点!这位可是活阎王,刚在山海关逼得吴三桂纳了投名状,圣眷正浓呢!”

“可他这一走,京城怎么办?那李闯王,能善罢甘休?”

“怕什么,没听说吗?林大人临走前立了军令状,说他此去江南,是为我大明寻觅粮草和能工巧匠,不出三月,必让京师武备焕然一新!”

流言蜚语,真假参半,像蒲公英的种子,随着这支招摇的队伍,迅速飘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东厂的番子、各方势力的探子,都将目光牢牢锁定在这支华丽的队伍上。他们详细记录着仪仗的规模,护卫的人数,甚至连抬轿轿夫的步伐,都成了他们分析的对象。没有人怀疑那顶被重重护卫在中央的轿子里,会是空的。

毕竟,在所有人看来,以林渊如今的身份和行事风格,如此大的排场,才符合他“大明柱石”的威势。

这场由林渊亲自导演的阳谋,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而此刻,真正的威胁,却在另一个看不见的地方,悄然酝酿。

乾清宫内。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夜未眠。

他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死死地盯着“北京”与“江南”之间的那片广袤疆域。殿内燃着上好的龙涎香,烟气袅袅,却驱不散他眉宇间那股化不开的焦虑。

林渊走了。

尽管他知道这是必要的,是林渊为了大明江山而布下的重要棋子,可当那支仪仗队离京的消息传入耳中时,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还是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习惯了。习惯了遇到难题时,林渊那张永远沉静的脸;习惯了听到危机时,林渊那句永远有力的“臣在”;习惯了只要林渊在京城,哪怕天塌下来,似乎也有人能帮他顶着。

可现在,那个能为他顶住天的人,走了。

他就像一个溺水之人,刚刚抓住一截浮木,却又眼睁睁地看着浮木顺流而去。

“王承恩。”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

“奴婢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如同鬼魅般从阴影中滑出,躬身侍立。

“京营的防务,都……安排妥当了吗?”

“回万岁爷,钱彪将军已按林大人的部署,将新兵营与京营主力混合编队,日夜在城头巡防,未敢有丝毫懈怠。”

“城中的粮草呢?”

“户部和兵部已将所有粮草集中看管,按林大人定下的规矩,每日定量配给,可保京城一月无虞。”

“小六子……林渊的那个情报网呢?”

“回万岁爷,小六子的人已经散布出去,正密切监视城外流寇的动向。”

王承恩的回答滴水不漏,每一条都是林渊离开前反复交代、亲自监督落实的。这些安排,在昨天听来,是那么的让人安心。可今天,当林渊的人不在了,这些冰冷的条文,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崇祯烦躁地挥了挥手,在殿内来回踱步。地板上光可鉴人的金砖,映出他焦灼不安的身影。

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林渊的计划天衣无缝,可人心,却不是计划能算到的。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万岁爷!不……不好了!八百里加急军报!”

崇祯的心,猛地一沉。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王承恩厉声呵斥道:“慌什么!成何体统!把军报呈上来!”

小太监颤抖着双手,将一个火漆封口的竹筒高高举起。王承恩快步上前接过,验过火漆,呈给崇祯。

崇祯一把夺过,指甲几乎要嵌进竹筒里。他扯开封口,抽出一张薄薄的帛书,展开。

只看了一眼,他的脸色便瞬间变得惨白,毫无血色。那张帛书从他颤抖的手中滑落,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

“闯……闯贼……”他喃喃自语,嘴唇哆嗦着,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