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古言文的恶毒嫡姐(十七)(2 / 2)
不过数日,这出名为《天雷引》的新戏,便开始在京城几个最大的戏园子里轮番上演。一经推出,便以其新颖的故事和讽刺迅速风靡京城。
每一场演出都是人满为患,座无虚席。台下众人因员外痴迷长生的愚蠢行为哄堂大笑,为被累死的民夫唏嘘同情,最后看到员外被雷劈成焦炭,道士卷款而逃的结局时,更是爆发出热烈的议论。
“妙啊,真是太妙了!这戏编得真好!”
“可不是吗?求什么长生?我看就是昏了头。”
“那道士真不是个东西,骗钱害命。”
“唉,说起来,咱们京城里头,最近不也……”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这出《天雷引》。
这出戏就如同一个借口,文人不能谈论皇帝,但是他们能谈论员外,也成功地让某些人身处舆论的漩涡中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等到萧景珩终于反应过来时,并试图追查源头,压下舆论时,那伙最初散布戏文的戏班早已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无从查起。
恼羞成怒之下,萧景珩只得建议皇帝下旨,严禁京城内外所有戏班再演出《天雷引》,违者严惩不贷。
但是,人性就是如此,越是严禁,越是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和逆反。
尤其是天下的文人,他们本就对皇帝沉迷炼丹,荒废朝政的行为心怀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如今这出戏恰好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朝廷越是禁止,他们越是觉得其中必有隐情,反而更加热烈地私下传抄戏文,甚至创作诗词歌赋,暗讽这件事。
民间议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久不临朝的景帝终于重新上朝了。
然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将所有参与编排,演出《天雷引》的戏子及其相关人等,全部以“诽谤圣听、蛊惑人心”的罪名拖出午门斩首,以血腥手段强行压下所有非议。
此令一出,满朝哗然。
丞相第一个出列,跪倒在地,老泪纵横:“陛下!万万不可啊!百姓无知,观戏取乐而已,何至于全部问斩?如此一来,陛下圣明何在?岂非要落得个残暴不仁、堵塞言路之名?天下百姓皆看着,周边诸国亦听着,陛下三思啊!”
紧接着,无数文武大臣纷纷出列跪倒,黑压压地跪了一片,齐声高呼:“陛下三思!丞相所言极是!百姓无辜啊!”
他们其中固然有真心怜悯百姓之人,但更多的,是想借此机会,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规劝皇帝远离佞臣方士,重回正道。
朝堂之上,一时僵持不下,景帝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