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纹脉相契(1 / 1)
四海同辉图的余韵尚未散尽,龙盟各地的纹脉忽然泛起奇妙的共鸣。玄昭晨起批阅奏折时,案头的玉砚突然渗出墨汁,在纸上自动勾勒出西疆的葡萄藤纹,与他刚写下的“丰”字缠绕成结,墨迹干后竟透出淡淡的果香,萦绕在鼻尖,久久不散。
“陛下,南境传来消息,农户们发现稻田里的禾苗纹与水渠的水纹缠在了一起,今年的秧苗比往年粗壮了三成,连虫害都少了大半。”李砚捧着奏报进来,袖口沾着片带着光纹的稻叶,那叶片上的纹路像是活的,轻轻颤动着,“更奇的是,水渠的水纹顺着河道往上游漫,连带着北境的牧草都抽出了新芽,牧民说牛羊啃了带纹的草,皮毛亮得像抹了油,连产奶量都多了不少。”
玄昭放下笔,玉砚上的葡萄纹正缓缓褪去,留下清晰的“丰”字,笔锋间仿佛还凝着西疆的阳光。他起身走向殿外,晨光穿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宫墙的砖缝间钻出几株带纹的野草,叶片上的纹路与远处灵田的稻纹隐隐相连,像张无形的网,悄悄覆盖了整座城池。
“去看看孩子们。”玄昭说着,脚步转向皇家学舍的方向。
学舍里,书声琅琅。玄澈正跟着先生临摹字帖,笔尖的墨纹带着淡淡的灵气,与纸上印着的竹纹相触时,竟晕出片小小的云纹,那云纹浮在纸上,缓缓飘动,引得周围孩童一阵惊呼。双丫髻的小姑娘举着绣绷,绷上绣着半朵未开的莲纹,此刻那莲纹突然活了过来,花瓣顺着丝线的走向缓缓舒展,将旁边阿土绣的麦芒纹拢在中央,像朵捧着麦穗的莲花,引得孩子们纷纷伸手去触。
“先生快看!它们在玩呢!”梳着总角的男孩指着桌面,只见孩子们指尖的纹脉在桌面上汇集成团,时而化作游鱼摆尾,时而聚成飞鸟展翅,最后竟摆出个小小的“和”字,笔画间闪烁着柔和的光。
学舍外,负责洒扫的老仆蹲在墙角,看着扫帚柄上的木纹与地砖的石纹慢慢相融,扫过的地面留下串闪光的脚印,像撒了把碎星。他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想起年轻时在南疆见过的竹楼纹,那时觉得神秘莫测,此刻竟在皇城的砖缝里看到了相似的弧度,只是少了几分野性,多了些温润。
玄昭站在廊下,望着这一切。远处的工坊传来叮当声,铁匠铺的火纹与隔壁铜匠铺的水纹在半空相撞,溅出的火星落地后竟长成株带纹的花,花瓣红得像火,叶瓣蓝得似水;码头的船绳缠着渔网纹,被风一吹,竟在水面织出片会发光的网,网住了满舱蹦跳的鱼虾,连最顽劣的石斑鱼都乖顺地贴着网壁,尾鳍扫过网纹,激起细碎的光斑。
“陛下,纹脉相契,万物相生。”李砚轻声道,语气里满是敬畏,他指着不远处的药圃,只见原本各自生长的草药,此刻根须在地下交缠,叶瓣在风中呼应,连药性都温和了许多,“这大概就是先祖说的‘天地同频’吧,纹脉不再是孤立的印记,而成了让万物相连的纽带。”
玄昭点头,指尖拂过廊柱上的云纹,那纹路顺着指尖爬上他的袖口,与袖角绣着的稻芒纹轻轻相触,一股暖流顺着手臂蔓延,带着灵田的清新与皇城的厚重。他忽然想起幼时在灵田见过的场景——那时的纹脉还只是零星几点,像散落在地上的星子,彼此孤立,而如今,它们终于连成了片,在龙盟的土地上流淌,像条温暖的河,滋养着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灵。
不远处,雪团追着只带纹的蝴蝶跑过,那蝴蝶翅膀上的纹脉与花瓣的纹路相契,飞过草叶时,踩过的草叶上,土纹与草纹交叠,冒出颗晶莹的露珠。露珠滚落,砸在玄澈掉落的字帖上,晕开的墨纹里,竟藏着片小小的四海同辉图,图上的山川河流,都闪着生生不息的光。
玄昭望着那抹微光,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当纹脉真正融入万物,当每道印记都连着彼此的心跳,这片土地,才真正拥有了不可分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