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分工(1 / 2)
北洋军驻守山海关一线,防止罗刹军由此逃入关内,也有监视破虏军动向的意思。
军械物资的约定最为简单,无论是破虏军还是日本人都是自筹,交战过程中,谁缴获的罗刹军枪炮、弹药、粮秣就归谁所有。
罗刹铁路战后管理权双方争执不下,“我打下来的就要归我,这个没什么可说的!”
墨白在这点上态度坚决。
“罗刹人不会放弃这部分资产,肯定会来京城闹,是件很麻烦的事!”
“让他们来找我,不服就再打一场!”
“日本人也有建铁路的计划……”
“让他们滚远点,破虏军不是满清,骨头没那么软!”
徐世昌觉得墨白肯定会和罗刹人拼的两败俱伤,到那时什么情况还不好说,现在没必要争论这件虚无缥缈的事情。
杨士奇意有所指:“朝廷那边,尤其是西安行在,若闻知关外易主,恐生大变。”
“这就是我想与袁大人合作的重点,慈禧所能倚重的部队不多,北洋新军首当其冲。
而我们双方血拼,消耗的都是汉人力量,到时满清会毫不犹豫的消灭我们渔翁得利。
别忘了戊戌事件中袁大人得罪了谁?
慈禧已经六七十岁还能活多久?光绪可还年轻……”
徐世昌道:“故此,需双管齐下。一,捷报频传,凸显项城运筹帷幄、克复失地之功,堵住朝中清流之口。
二,夸大日军与破虏军部之悍勇,暗示若处置不当,必生大乱,唯有项城能居中调停,暂维现状。
总之一切,皆以稳住大局为名。”
墨白看了徐世昌一眼,这个笑眯眯的家伙在给他定位子。
“就是要朝廷明知是饮鸩止渴,也不得不喝下。
只要袁项城在京畿稳住,朝廷便无力东顾。待我消化了关外,根基稳固,届时……”
他话未说尽,但徐世昌与杨士奇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即使不反,有关外治衡,朝廷若想动北洋也要顾及天下大乱。
至于将来墨白怎么样,那就看谁发展的快,发展的好。
一桩桩细则陆续商定,墨白盯着二人森然道:“此约基于互利。若你们遵守约定,我便是你们在关外最坚固的屏障。
威慑朝廷,平衡日本、罗刹。
但若有人想行假途灭虢之计,或欲借日本人之刀除我……
我即使不敌,也有能力将这关外搅得天翻地覆,让所有人都得不到想要的安宁。
届时,无论是你们北洋想经营的北方基本盘,还是朝廷的龙兴美梦,都将化为泡影。
二位将此言,一字不差地带给袁项城,勿谓言之不预也!”
徐世昌与杨士奇面色凝重,他们知道,这并非虚言。
与墨白的合作,是在刀尖上跳舞,是在巨兽夹缝中求存。
但眼下,这却是对北洋集团而言,风险相对可控、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云逸放心,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项城深知。”杨士奇拱手道。
一场决定了未来关外数年格局的秘密协定,在这沉沉夜色中,于寥寥数人间,悄然达成。
它充满了算计、背叛的种子与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在此刻,它符合了参与各方最迫切的利益。
墨白潜出徐府,天色已微曦。
行痴像块石头一般守在原地,见墨白出来默默跟上他的脚步。
两人骑上马飞驰回七星山。
“老爷,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