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 > 第11章

第11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位隐士究竟意欲何为,想来很快就会露出破绽。”

“至于殿下……”

“其实不必如此惊慌,太子既已康复,只要殿下恪守本分,便已足够。”

“说到底,殿下是皇孙……更是储君的顺位继承人!”

“何必过分忧虑?”

黄子澄的话,仿佛给了朱允炆一丝信心。

而齐泰,却已洞悉朱允炆心中所想。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警醒!

“殿下如今尚年少,不过十六。”

“太子身体安康,对您来说本是好事!”

“如今,皇爷年事已高,近年来已在逐步放权,太子已主持朝中诸多事务。”

“若非此次太子病重,据群臣揣测,皇爷不久或将主动让位!”

齐泰言辞恳切,近乎苦口婆心。

“而太子一旦登基,依《皇明祖训》,您便是大明下一任储君!”

“此事,天塌下来也不会更改!”

“更何况,一个已逝十年的皇孙?”

“即便他尚在人世,十年空白,又怎能弥补其间天堑?”

“再说!”

“生死有别!”

“殿下所该做的,不是空想那虚无缥缈、甚至违背人伦之事,”

“而是应立足身份,做好皇子、做好皇孙。”

“为大明分忧、心怀天下!”

“这才是皇孙该有的样子!”

齐泰语声渐重,朱允炆却未生责怪之心。

只觉一番言语如雷贯耳,令他心神清明。

良久,朱允炆抱拳躬身,郑重一礼。

“两位先生,允炆受教了!”

“此前是我太过慌乱,多虑了……”

齐泰欣慰一笑,颔首称许。

“二皇孙能纳臣谏,已是仁德贤明!”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朱允炆又问:“可我方才失态,恐已落入他人眼中。”

齐泰沉吟片刻,道:“一时之过,尚可弥补。”

“臣有一计。”

朱允炆欣喜,“请先生指教。”

齐泰神色一肃,郑重道:“殿下有所不知,臣在湖广多有故交。”

“前几 们来信,说湖广大雨倾盆,洪水泛滥,洞庭湖决堤,数郡之地已成 !”

“受灾百姓,多达数十万!”

“此外,两淮亦有水患,灾民成群涌入附近城池,更有大批人朝应天府涌来!”

朱允炆听罢心神震动,恍惚抬头。

这才想起,近两月来应天府亦是连日大雨,晴日寥寥。

“那为何无人上报?”他急问。

齐泰闭目深吸一口气,“恐怕是有人刻意隐瞒!”

“此外,太子近来病重,皇上一直将心思放在太子身上。”

“今日早朝虽有官员提及此事,但因缺少当地布政司的正式奏报,所言皆无实据,只能当作流言暂时搁置。”

朱允炆初次面对如此重大的灾祸。

他下意识问道,“先生告诉我……”

话未说完,

黄子澄抢先开口。“据朝廷情报,此事已无法继续掩盖。”

“殿下应趁太子初醒,为皇上与太子分忧,寻得应对之策?”

朱允炆一脸茫然,“如何应对?”

齐泰与黄子澄对视一眼。

黄子澄继续道:

“这些年来,大明连年征战,税粮多集中于大明仓,再调拨各地驻军。”

“但今年不宜再动兵戈!”

“朝廷需休养生息,殿下也当关注政事,向皇上进言……”

黄子澄话音一顿。

他与齐泰相视颔首。

二人一同拱手躬身:

“恳请殿下心怀百姓!”

“劝谏皇上……开仓赈灾!”

朱允炆首次面对这般情形。

他感到一种真正参与朝政的荣耀。

霎时间,

朱允炆觉得肩头沉重无比。

想到那数十万无家可归的灾民,

他郑重说道:

“为百姓 !”

“允炆义不容辞!”

……

另一处。

“那位隐士究竟是何人?他为何会有雄英的玩具?”

朱彪卧于床榻,

气色已好转许多。

即便见识过“回神丹”的神奇,

老爷子仍对儿子恢复之 到惊讶。

面对朱彪的疑问,

老爷子摇头道:“不知,此次连高人面都未见着。”

“这丹药,是我一觉醒来便出现在手中的。”

“我想问你的,仍是当年……”

“雄英是否真的……已经离世!”

提及最后两字,老爷子语气艰难。

朱彪垂首,“父亲,雄英是我亲手安葬的,我比谁都清楚……”

“那为何当夜他的遗骨会不翼而飞?”老爷子仍不愿放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