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 > 第109章

第109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识字之人或许用处不大。”

“但对目不识丁的孩童,却能大大加快识字速度!”

“比许多书香世家的启蒙之法还要好用。”

“可陛下为何此时提起……”

“莫非这发明之人是??”

刹那间。

众人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无数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老人身上,不敢稍瞬。

老人见百姓议论热烈。

便不再卖关子,将手中之物公之于众!

他朗声大笑。

语带自豪。

脸上笑意不止。

“正是!”

“诸位猜得一点不错。”

“这也是咱孙儿的手笔!”

言毕。

老人指着手中书册,扬声道。

“此乃以【拼音】统摄五千余字的书册!”

“咱孙儿称它为——《字典》!”

“用拼音作为索引,把相同发音的字归类,再解释含义,阐明字义!”

“这样的宝物,是我大明启蒙之学、不!”

“是让我大明百姓,全面推广教育识字的……无价之宝!”

老爷子首先给出定论。

看到台下百姓个个眼中放光。

他语气温和地说道。

“咱早年,曾在大明广设学堂,让大明的孩子们都能入学读书,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但可惜,由于诸多原因。”

“我大明的百姓生活艰苦,稍遇天灾人祸,就得挨饿。”

“农耕时节,更是日夜操劳、不得停歇……”

“农忙时候,家里的孩子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

“开垦、除草、施肥……”

“年纪稍大的孩子,就得赶紧帮忙补贴家用!”

“说到底,还是咱大明,太穷了!”

“所以!”

“咱现在不提之前救济怀城百姓的钱粮。”

“单说咱手中,现在握着的宝物。”

“这宝物之一,就是字典!”

“如今京城各地的印书局,已在全力印制……”

“这些字典,一个月内将发往大明各地!”

“让每一个大明子民,都能在闲暇时认字、识字。”

“了解汉家传承之根!”

“体会我汉家,自炎黄时代流传至今的文脉!”

“而这些文脉……”

“是每一个大明子孙,都有权享受的恩泽。”

随着老爷子激昂的声音响起。

这一刻。

他灵光闪现。

只觉浑身充满力量。

不由得振奋地喊出。

必将传遍民间的宏愿!

“十年之后,咱的大明,所有年轻人都能识字!”

“二十年之后,咱的大明,将再无文盲!”

“三十年之后……”

“今日因‘字典’而成长的年轻人!”

“将成为大明新一代的栋梁!”

“到那时!”

“咱若在天有灵……”

“定会深感欣慰!”

顿时。

老爷子这番震撼人心的话语落下。

台下。

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睁大了眼睛,一个个激动不已,胸中热血澎湃。

有的甚至眼眶发红。

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时代变革中。

竟是心潮澎湃!

老爷子的话语未停。

这一次。

甚至更加急促。

“除了《字典》,还有以词语为主的【词典】,以及收录典故、谚语、古人至理名言的《成语词典》!”

老爷子一连拿出三本书册。

放在面前的桌上。

“这些……”

“都是咱大孙的建议!”

皇子皇孙中。

此刻。

朱允炆紧握双拳,这一幕他虽早有预料。

但没想到。

皇爷爷竟以这样的方式公之于众。

而且每说一句。

他脸上的自豪便增添一分。

紧接着。

老爷子更是亮出重头戏。

“詹徽,把你的东西拿出来!”

詹徽急忙上前。

他提着三个袋子。

老爷子接过,一一取出。

首先拿起一个土黄色的物件。

继续笑道。

“乡亲们,看看咱手里拿的,可知道这是什么?”

怀城的百姓们,作为这次种植的主要人选,立刻齐声高喊:“土豆!”

老爷子又举起一个红色的东西,问道:“那这个呢?”

“红薯!”

最后,老爷子取出一颗略显干瘪、失去水分的黄色颗粒作物。

“这东西还没到播种的时候,但你们也该认得。”

“玉米!”

老爷子笑着宣布:“这三种新粮食,就是这回这些外国使者前来恳求的。”

“这三种新作物,根据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亩产都能达到主粮的两三倍“这些东西,”

“也是咱的孙儿……献给大明的!”

话音刚落,百姓们群情激昂。

但他们还没来得及欢呼,老爷子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大家再瞧瞧,你们脚下踩的地面……”

“这又是什么?”

“这东西,最近在怀城到处都在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