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2)
一时间,他们眼中浮现出深深的思虑……与震惊!
“这东西……这么快就做出来了?”
“父皇……”
“您瞒得我好苦!”
“好东西!这真是好东西!”
就在他们惊叹不已时,一众外邦使臣也无法掩饰内心的震动。他们脸上写满了难以形容的骇然。
“这……”
“这东西……”
“这件宝物……”
老爷子不等他们说完,便直接开口:“此物,同样是咱大孙进献给大明的。”
“正如诸位所见,如果更换材料,再放大十倍、二十倍……我大明未来,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天地!”
他声音如铁,掷地有声。
老爷子根本不在意这些器物被周围各国使者看见。原因很简单——就连大明技艺最精湛的工匠,为了打造出这个“模型”,都耗费了无数心血。
光凭看,是学不走的。
仅仅是基础材料的提升,周边诸国,乃至帖木儿汗国,都难以企及!
“这也是我大明今后,将全力钻研的宝物!”
“之前……有人说,咱提出大明三代英主,是为了压下那‘五帝同堂’的说法?”
此时,老爷子将话题拉了回来。
他目光扫过众多百姓,最终落在一众外使脸上。
“咱这位皇长孙,即便尚未现身,也已为大明带来如此多的宝物。”
“诸位说说,他是不是大明的第三代英主?”
“还有谁敢质疑咱这个大孙?”
他目光如炬,环顾四周。
这时,无人注意到,人群中已悄然多了一道年轻的青衣身影。
他望着台上意气风发的老爷子,嘴角不由扬起一丝笑意。
“这缩小版的铁轨……看来大明的工匠,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
朱雄英正想着,忽然身形一顿。
只听见——
无数百姓狂热地齐声高呼:
“大明皇长孙,何止是英主?”
“实乃圣君!”
“我大明未来的——圣君!”
一时之间,天 动。
“圣君!”
“圣君!”
老爷子望着下方臣民掀起的沸腾场面,内心也激动难抑。
这一切……都是他大孙为大明带来的宝物。
既然大孙即将归来,他自然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位皇长孙为大明所做的一切。
每一样,都于国有功;
每一样,都让大明焕然一新。
一念及此,老爷子更加急切,忙向四周望去。
然而……他仍未看见大孙的身影。
但他并不心慌。
大孙既说会来,就一定会来。
他亲自为大孙举办如此盛大的典礼,正是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大明的皇长孙还在,他并未在洪武十五年因病早逝。
回想起那个曾经的小不点,如今已长大成人;
再想到那空白的十年——
整整十年啊!
他就这样,错过了大孙的成长。
然而……
只要能回来,一切都还来得及挽回。
那时候……
咱!
皇后!
老大、老二、老三……
还有咱大孙允熥……一家人……
虽然还不是完完整整,
但至少,都在了。
那时候……今年的团圆饭……
一时间,老爷子想得很多,连半年后的团圆饭都在心里盘算起来。
在他身后,
朱彪已经激动得难以自持。
他看着面前这些一一陈列、属于大明的宝物,
心头震动:
这些都是我那大儿子带来的?
洪武十五年,
对他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年。
不仅失去儿子,连母亲也离他而去。
可十年后的今天,母亲回来了,
连儿子也要归来。
这一刻,
朱彪忍不住望向南方,
允熥,你是否知道,你大哥或许今日就会出现?
他又抬头望向天空,
仿佛看到记忆中仍是青梅模样的常氏。
这些年来,
他因常氏生朱允熥时去世,
一直对允熥心存隔阂,不曾亲近。
但对那个大儿子,
他却倾注了全部的希望。
十年前雄英因病离世之后,
他更加觉得,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她。
若不是当年东宫不能没有太子妃,
父皇也不会册封吕氏为继室……
一念至此,思绪如决堤之水,
再也收不住。
与父亲不同,
朱允炆此时已攥紧双拳,青筋毕露。
下方百姓每一次欢呼,
都像重击落在他心头。
不过这一次,他控制住了情绪,
不像之前那样失控。
皇爷爷说了这么多,
可人至今没有出现……
难道,是不会出现了?
他目光闪烁。
而此时,似乎与他不谋而合,
帖木儿使团的外使再次出声:
“陛下,若这些东西真是皇长孙带来,
确实不愧‘英主’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