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139章

第139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军将士无不欢欣鼓舞。自古以来,哪有 ** 与士卒同饮同食?更难得的是,这位君主竟视他们如手足兄弟。如此平易近人的明君,实属旷古未闻。

刘峰此举可谓一箭双雕:既能诱使曹操中计,又可让将士们死心塌地。虽然水晶训练塔已确保将士们绝对忠诚,但刘峰更愿以个人魅力赢得他们的誓死追随。

**夜色深沉,蓟州军营内杯盘狼藉,刘峰与部将们酣饮至醉,毫无防备。而在暗处,曹操安插的探子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当即飞马传信。

“报——主公!刘峰全军醉倒,已无战力!”

“消息可属实?尔等可曾近前查验?”

“属下亲至营中查探,对方毫无察觉,绝无差错!”

“好!天助我也!”曹操抚掌大笑,眼中精光闪烁,“传令下去,即刻发兵蓟州!”

“命许褚率城外先锋 ** 速攻城,务必抢占先机!”

“末将遵命!”

许褚领兵直抵城下,见城头竟无一兵一卒把守,不由嗤之以鼻:“刘峰小儿狂妄至此,今日便教你见识何为天威!”当即喝令:“攻城!”

士兵们架起冲车猛撞城门,不过片刻,门闩断裂。此刻潜伏在侧的刘峰密探早已悄然退去,将战报火速递呈。

帐中,刘峰轻抚酒盏,笑意渐深:“鱼儿上钩了。”他环视众将,低声部署:“稍后撤军时务必要乱,溃逃之势越狼狈越好,莫令曹贼生疑。”

为求逼真,他早已密遣两万精兵分批潜回洛阳,此刻身边仅余三万人马。这场精心设计的溃败,终将引曹操入彀。

这既不算秘密也称不上隐秘的调兵,刘峰不过是想让曹操察觉自己暗中将两万精锐调回了洛阳。如此一来,冀州城内仅剩的一万守军,反倒能诱使曹操更大胆地前来攻城。更妙的是,这会让曹操觉得刘峰此人确实狂妄自大。

对曹操而言,此等局面正合他意——既能放心攻打冀州,又不必多生疑虑。

刘峰揉着发酸的眉心暗自苦笑:连送座城池都要这般拐弯抹角,唯恐被曹操看出是白送的。当个国君,真累啊!

未过多久,许褚率十万大军压境,黑压压的兵阵直逼军营。

许褚的吼声炸响旷野。

十万铁骑骤然掀起惊雷般的冲锋,营内守军顿时乱作一团:有人从草席上滚落,有人钻出案几,更有瘫软在地不省人事的。所有士卒都似醉汉般踉踉跄跄,任凭曹 ** 剑加身,偏能歪斜着身子避开致命处。

曹兵虽觉蹊跷,转念又想:毕竟是两倍武力的精锐,能这般游刃有余也不奇怪。

此刻刘峰已翻身上马,却也在马背上左摇右晃。全军突围!他喘着粗气扬鞭大喊。

护驾!护驾!

亲卫们立刻结成肉盾阵,朝着预谋已久的西南缺口冲去——那条直通洛阳的捷径,必须赶在曹操主力合围前撕开。若等大军压境,这一万诱饵可就要折损殆尽了。

见与许褚部曲缠斗得差不多了,刘峰突然鸣金撤兵。溃军看似四散奔逃,实则都朝着西南林木间遁去,晃得追兵眼花缭乱。

停!莫追残兵!许褚收刀喝止。残阳里,他眯眼望着那些歪歪扭扭消失在暮色中的背影,枪尖挑飞了一片飘落的枯叶。

冀州城既已攻占,刘峰残部皆为精锐之师,行军迅捷如风。倘若强行追击,非但难以擒获, ** 激起困兽之斗。许褚亲睹过刘峰军的战力,深知贸然出击只会徒增伤亡。

许褚与莽夫吕布不同,素来智勇双全。他勒令停止追击,不忍将士做无谓牺牲。这位三国猛将与典韦齐名,皆是当世难得的虎将。

此时刘峰大军早已远遁。曹操入主冀州府衙,设宴庆功。刘峰不过沽名钓誉之徒,若早遇我曹孟德,何来常胜之名?曹操举杯笑道,坐井观天者,终难成大事。

谋士们纷纷附和:方才刘峰军溃不成军,狼狈逃窜的模样实在可笑。全赖主公英明决断,方能取得冀州。如今并、青、冀、幽四州尽归主公,九州已得其半。

许攸进言:刘峰不过是玄菟小国之辈,侥幸占据洛阳挟持天子。主公既得半壁江山,理应早日称帝。荀彧立即劝阻:此举恐招致诸侯联合讨伐。当务之急是稳固冀、幽二州,养精蓄锐以待天时。

曹操颔首道:文若所言极是。称帝之事尚需从长计议。众臣齐声赞颂:主公英明!

许褚举起酒碗仰头灌下,朗声道:今日定要痛饮至酣!

这些悍将向来嗜酒如命,只求沙场征战归来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什么功名富贵在他们眼中不过浮云,忠勇之士岂会在意这些身外之物。

这正是曹操格外器重许褚的缘故。每当遇见这等虎将,枭雄总忍不住想要招揽麾下。曹操素来惜才如命,见到良将自然欢喜。

暂且按下曹操治理冀州之事不表。

却说刘备自上次分兵后,麾下兵微将寡,如今确实陷入困境。好歹也是三分天下的开国雄主,胸中自有韬略。若非当年刘峰处处排挤,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此刻刘备想起先祖刘邦旧事。当年汉高祖曾被贬至巴蜀,正是以那里为根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问鼎中原。他打算效仿先祖,先蛰伏巴蜀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霸业。

但眼下最大的困境是人才匮乏。帐下仅存魏延一员大将,连个出谋划策的军师都没有。原先还有个徐庶参谋军事,可惜如今也投了曹操。虽说徐庶承诺不为曹操献计,可日后之事谁又能预料?

倒是刘备多虑了。徐庶入曹营后确实未曾献过一策。

无论如何,眼下必须先退居巴蜀。那里虽偏远,却土地丰饶,最宜屯粮养兵、韬光养晦。

刘备忽然忆起徐庶临行前提到的先生。据说此人才智胜过徐庶十倍,听得刘备心驰神往。但这类奇士向来只择明主而事,岂是寻常能求得来的?

此刻刘备已带着残存的两万兵马,正向巴蜀之地进发。

刘峰穿越引发的蝴蝶效应逐渐显现。刘备率军进驻战略要地的举动,原本是历史上诸葛亮的计策,如今尚未出山的诸葛亮自然无法献策,这恰恰证明了刘备自身的军事眼光。由此可见,这位日后开创蜀汉基业的君主,确实具备非凡的政治才能。

行军途中,刘备刻意放慢速度携民同行。这种看似拖累行军效率的举措,实则为深谋远虑之策——既能维系民心,又可为日后在巴蜀地区招募兵员、征收赋税埋下伏笔。通过分田屯垦,更可解决长期困扰的粮草供给问题。如此精明的治国之道,难怪最终能登上帝位。

自听闻之名后,刘备便常轻装简从,亲自入山寻访。连续十余日毫无所获,连魏延都开始怀疑:主公,莫非徐庶当初为脱身故意杜撰此人?刘备虽心中起疑,仍正色道:元直绝非欺世之徒,定是我等诚意未至。这番表态反倒坚定了魏延的信念。

为表诚意,二人特意下马步行。在翠竹掩映的卧龙岗上,偶遇的樵夫道出关键信息:此岗名曰卧龙。这简单的对话,即将拉开三分天下的历史序幕。

这里就是卧龙岗,请问壮士,山上可住着一位卧龙先生?

山上确实有位卧龙先生。看二位的装束,想必不是寻常人吧?

能否请壮士为我们引见卧龙先生?刘备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