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2)
王允深知刘玄必先掌控司隶,以雷霆之势清除异己,同时彰显天子威严。
届时洛阳城防必然空虚,因刘玄向来倚仗自身实力,不屑过多防备。
这正是王允等待的良机——一旦刘玄全力出击,劝服董卓旧部便更加容易。
刘玄的强硬态度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安危,其圣旨只言臣服,绝无招降之意。
违抗者死,动摇者死,他分明是要借司隶诸将立威。
王允心知肚明:面对刘玄数十万大军,董卓旧部绝无胜算。
眼下刘玄调遣主力征讨司隶,洛阳仅剩七万守军。
而据王允估算,河东郡四名董卓旧将合兵便有十余万之众。
天下诸侯皆在扩张,董卓旧部岂会不懂势力越大、生存机会越高的道理?
近年来他们实力持续增长,更有传闻已占据半个弘农郡,这更坚定了王允的计划。
即便董卓旧部妄图与刘玄讨价还价,王允也备好了说辞:
刘玄麾下士兵骁勇善战,即使以少敌多亦能取胜,如今兵力更达五十余万。
这支曾以十几万击溃十六路诸侯的精锐之师,收复司隶易如反掌。
董卓旧部或可在河东、弘农稍作抵抗,但待刘玄平定其余各郡,他们终将覆灭。
大军压境之际,数十万铁骑将合围河东郡。
董卓残部岂能抵挡这般雷霆攻势,必将土崩瓦解。
王允正是洞悉刘玄急于收复司隶校尉部的意图。
借此胁迫那些鲁莽的董卓旧部与刘玄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
若能功成,王允便能实现匡扶汉室的夙愿。
于他这般位极人臣者,青史留名便是毕生所求。
密信写毕,王允交由寻常驿卒送往河东郡。
又另作家书一封,遣心腹亲卫同赴河东。
诸事已毕,王允长舒一气,安然入梦。
翌日拂晓,刘玄率文武百官为张辽、典韦、陈伟、华雄、吕布饯行。城外五十万雄师拔寨启程。
铁甲洪流遮天蔽日,行军之声震彻云霄,大地为之震颤。
刘玄眺望黑甲军团,已预见捷报频传。待群臣散去,返回宫中时,贾诩突然禀报:
陛下,昨夜赤血龙骑监守王府时有所发现。果然不出所料,王允已有所动作!
刘玄稍作思索,方知贾诩所言王府乃王允府邸。
至于赤血龙骑暗中监视之事,原是数年前登基时所布。
彼时近侍小邓子曾言,王允在立嗣之事上更倾向刘协。
小邓子列举诸多迹象,刘玄初时还将信将疑。
毕竟王允与卢植皆是迎奉刘玄入宫的功臣,怎会暗助刘协?
直至卢植怒辞官职投效刘玄时。
这位忠直之臣再度提及王允可疑之处,刘玄方生戒心。
刘玄被刘协遣送出城,这是李傕、郭汜提出的条件。王允当时并未替刘玄求情,此举令刘玄心生疑窦。
时过境迁,吕布终得偿所愿。金银满库, ** 环绕,终日宴饮作乐,畅快非常。然而他更渴望建功立业,成为三国第一猛将。此刻刘峰给予的机会,使他愈发感念。
吕布率三千黑湮狼骑疾行至河南。报!发现敌军逼近!城门守卫急报河南尹。可辨明旗号?只见黑甲骑兵来势汹汹。黑甲精骑?莫非是......河南尹匆忙登城,掌心渗出冷汗——若真如所料,今日恐在劫难逃。
转眼吕布已至城下,声若雷霆:速开城门投降,否则踏平此城!虽不及张飞嗓门洪亮,但三国名将的威势已震得守军双腿发软,胆小者甚至握不住兵刃。
河南尹踉跄登上城楼,见吕布立马阵前,顿时魂飞魄散:吕将军何故兴兵?尔等首鼠两端,自陛下登基未朝觐示忠。今奉诏整饬司隶,逆者立斩!河南尹闻言面如死灰,心知此刻投降亦难逃一死。
血色夕阳映照着斑驳城墙,刘峰称帝的消息原本只当是茶余笑谈。世人皆道这不过是又一个董卓,迟早要毙命于诸侯刀剑之下。
谁曾想转眼间狼烟四起,那黄旗竟已插遍半壁山河。河南尹攥紧冰冷垛砖,指甲缝里渗出血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首鼠两端?原以为守着这道城门,护着满城老少,就能在这乱世偷得方寸安宁。
吕将军!嘶哑的喊声割裂朔风,某只求百姓免遭屠戮——话音未落,官袍身影已如断线纸鸢坠下城楼。守军铁枪当啷落地,千斤闸门在烟尘中缓缓洞开。
赤兔马喷着白汽踏入瓮城,吕布斜睨着匍匐在地的守军。三千玄甲重骑踩着雷鸣般的蹄声涌入街道,惊得围观百姓连连后退。有少年攥烂了衣角,眼底烧着炽热的火。
府衙前的石狮被夕照染得猩红,吕布勒马宣读诏令时,几个老农突然跪倒在地——免除三年赋税,这比什么仁义道德都实在。而那些藏在人群中的士子,正偷偷撕碎效忠旧主的 ** 。
连年战火虽未殃及此地,却使百姓流离失所。前主昏庸懦弱,致赋税粮草被诸侯瓜分殆尽,城中饿殍遍野。
自刘峰接管城池,颁三年免税令,万民得以喘息。百姓长跪谢恩:叩谢主公体恤民情!此刻民心尽归刘峰。此策原是刘峰授予吕布的锦囊——既收服民心,又为日后攻城略地埋下善缘。
自古诸侯多行威慑之术:破城后屠戮百姓,以儆效尤。但刘峰无需此等 ** ,其铁骑威名已令群雄胆寒。唯愚顽之徒才敢与之抗衡。
开仓!随着令下,官吏宣告:陛下怜百姓连遭战祸旱灾,特命放粮赈济。闻此喜讯,民众雀跃跪拜,山呼 ** 。
洛阳城内,捷报传至刘峰案前:吕将军兵不血刃取河南首城。王允闻讯惊悸,冷汗涔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