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点亮哲心:迪卡拉底的启迪之课 > 第22章 马克思的“实践”与改变

第22章 马克思的“实践”与改变(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巷口的修车铺又吵起来了。老王蹲在地上敲变速箱,他儿子小伟蹲在旁边刷手机,屏幕上花花绿绿的短视频配乐刺得人耳朵疼。

“你就不能搭把手?”老王把扳手往地上一扔,铁家伙撞在水泥地上,弹起来磕了他的膝盖。“这铺子是给你开的,不是给我养老的!”

小伟把手机往裤兜里一塞,梗着脖子站起来:“搭把手?搭完又怎样?一天干到晚,也就够交房租。你看对面那栋楼,去年一平涨五千,咱们修十年车,够买个厕所不?”

迪卡拉底和苏拉、马克刚从书店出来,正撞见这幕。苏拉往修车铺里瞥了眼,墙角堆着半人高的废轮胎,机油在地上积出黑乎乎的滩涂,像幅没章法的抽象画。

“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异化’吧?”苏拉轻声说,“干活的人,越干越觉得这活不是自己的。”

马克挠挠头:“异化?我以为就是累着了。小伟爸看着挺壮实,估计是嫌儿子懒。”

“不止是懒。”迪卡拉底指着老王手里的扳手,“你看他握工具的样子,像握根烧火棍。按说干了三十年修车活,手上该有感情的,可他现在只觉得这扳手是换房租的工具。马克思说,人本来通过劳动认识世界,就像画家通过画笔、农民通过锄头。可一旦劳动变成‘为了活着不得不干的事’,人就跟自己的手、跟自己的活儿分开了,这就是异化。”

正说着,小伟突然站起来,指着街对面:“爸,你看那栋楼!去年盖的时候,我去搬过砖,一天挣两百,手上磨出三个泡。现在呢?一套房能抵咱们这铺子十年收入!你说这合理不?”

老王没接话,捡起扳手继续敲,敲得更狠了,像是在跟那堆铁疙瘩赌气。

“马克思在工厂里见过更糟的。”迪卡拉底的声音沉下来,“纺织女工一天织十二个小时布,自己却穿补丁衣服;矿工挖的煤能暖全城,自己家却没煤烧。他们造出的东西越值钱,自己越不值钱。就像小伟搬砖盖楼,楼越高,他离‘住进去’越远。”

苏拉忽然想起她姑姑。姑姑在电子厂贴手机屏幕,一天贴两千个,手指头上全是透明胶带的印子。可她自己用的手机,还是三年前的旧款,屏幕裂了道缝,舍不得换。“姑姑说,她看见手机就犯恶心,可还得天天贴,因为儿子要交学费。”

“所以马克思说,光解释这现象没用。”马克突然开口,他刚才一直盯着修车铺门口的价目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写,哲学家们总在说‘世界为啥这样’,可问题是‘怎么改’。”

老王不知啥时候停了手,蹲在地上摸出烟盒,抖出根皱巴巴的烟。“改?咋改?”他冲小伟的背影努努嘴,“这小子去年跟人学开网约车,说能多挣点,结果油钱比车费涨得还快。后来又去送外卖,下雨天摔了一跤,躺了半个月,账单一沓沓来。你说咋改?”

烟圈飘到小伟脚边,他没躲,却掏出手机翻出张照片:“爸,你看这个。上周我在网上认识个师傅,教大家用废轮胎做花盆,一个能卖五十。咱们铺子里那么多废胎,扔了可惜,不如试试?”

老王眯着眼瞅照片,轮胎被切开,刷上红漆,里面种着多肉,倒挺好看。“这能卖钱?”他撇撇嘴,“修车才是正经活。”

“正经活养不活咱们,还叫正经活?”小伟把手机塞给他,“那师傅说,这叫‘废物利用’,也是干活,可干着舒心。”

迪卡拉底笑了:“你看,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实践’。不是空喊口号,是从自己能做的事开始变。他当年在伦敦写《资本论》,一边研究工人运动,一边帮流亡的人找住处。他说‘改变世界’,不是等一个完美的方案,是像小伟这样,先把废轮胎变成花盆。”

马克蹲在废轮胎旁,捡起块石头划了道印:“可这跟推翻资本家差远了吧?马克思不是说要搞革命吗?”

“革命不一定是扛枪打仗。”苏拉指着小伟,“他不想一辈子修别人的车,想做点自己能说了算的活,这就是对‘被安排的生活’的革命。马克思说,劳动者最懂自己缺啥,就像老王最懂哪颗螺丝松了,小伟最懂年轻人喜欢啥花盆。他们的实践,比书本上的理论更实在。”

这时,隔壁杂货店的李婶探出头:“小伟,你那花盆给我留一个,我放阳台。”小伟眼睛一亮:“婶,我这就做一个,收您四十!”他拽着老王,“爸,帮我扶着轮胎,我试试锯开。”

老王嘟囔着“净瞎折腾”,手却稳稳扶住了轮胎。小伟举起锯子,锯齿咬进橡胶,发出“沙沙”的响,不像修车时的噪音,倒有点像唱歌。

马克看着他们,突然说:“我以前觉得马克思的理论特复杂,又是剩余价值又是阶级斗争。现在看,其实挺简单——就是让人干活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人,不是台机器。”

迪卡拉底点点头:“他最恨的,是把人变成‘工具’。就像这修车铺,本来是父子俩安身立命的地方,要是变成只为房租干的苦役,就拧巴了。小伟想把废轮胎变成花盆,不是想发财,是想让这活计里,有点自己的心思在里面。”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小伟举着刚锯开的轮胎喊:“爸,你看!能成!”老王凑过去,用满是油污的手摸了摸切口,没说话,眼里却亮了。

巷口的风里,机油味混着远处烤红薯的香。苏拉想起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的话,突然觉得不那么生硬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大概就是此刻,老王扶着轮胎,小伟握着锯子,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干活的样子,挺自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