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府库盈余(2 / 2)
“对,就像我们的采购一样。”苏锦说,“透明、公平、公正。”
“这样的话,别人就没话说了。”刘德二明白了。
正说着,将军又来了。
“苏锦,我刚收到消息。”将军说,“朝廷确实要调走一部分资金。”
“多少?”苏锦问。
“一半。”将军说。
“一半?”苏锦吃惊,“这么多?”
“对,说是要支援边疆。”将军说,“但是我觉得不只是这个原因。”
“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要想办法减少损失。”将军说。
“怎么减少?”
“我们可以提前使用一部分资金。”将军说,“这样被调走的就少了。”
“提前使用?”
“对,把民生项目提前启动。”将军说,“这样资金就变成了实物资产。”
“这个想法好。”苏锦点头,“我们马上行动。”
接下来几天,苏锦加快了民生项目的启动。
“苏姑娘,您这是要干什么?”朝廷官员看到苏锦的动作,有些疑惑。
“我们在实施民生项目。”苏锦说,“用盈余改善民生。”
“为什么这么急?”
“因为百姓需要。”苏锦说,“而且我们有资金,为什么不用?”
“但是朝廷可能要调用这些资金。”那官员提醒。
“那我们就更要抓紧了。”苏锦说,“趁还没调走,先为百姓做点事。”
那官员听了,无话可说。
一个月后,苏锦的民生项目已经全面启动。
“苏姑娘,您真是太厉害了。”陆在行佩服地说,“这样一来,我们的盈余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对,这样即使朝廷要调资金,也调不走多少了。”苏锦说。
“而且百姓都很支持我们。”陆在行说,“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才是最重要的。”苏锦说,“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对付朝廷,而是为了百姓。”
正说着,将军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苏锦,朝廷的调令来了。”将军说。
“调多少?”苏锦问。
“原来要调一半,现在只调三成了。”将军说。
“为什么减少了?”
“因为我们的民生项目。”将军说,“朝廷看到我们在为百姓做事,就减少了调用额度。”
“看来我们的策略是对的。”苏锦松了一口气。
“而且朝廷还表扬了我们。”将军继续说,“说我们是模范府库。”
“模范府库?”
“对,要在全国推广我们的经验。”将军说。
“这是好事。”苏锦说,“但是我们也要小心。”
“小心什么?”
“小心成为众矢之的。”苏锦说,“树大招风,我们要低调一些。”
“怎么低调?”
“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苏锦说,“让一切都有章可循。”
“还有呢?”
“还要建立预警机制。”苏锦说,“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
当天晚上,苏锦开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
“陆伯,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预警机制?”苏锦问。
“我觉得应该包括几个方面。”陆在行说,“财务预警、政治预警、市场预警。”
“财务预警是什么?”
“就是监控资金流动,及时发现异常。”陆在行说,“比如,如果某个月支出突然增加,就要查明原因。”
“政治预警呢?”
“就是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陆在行说,“比如,如果朝廷政策有变,我们要提前应对。”
“市场预警呢?”
“就是监控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采购策略。”陆在行说,“比如,如果某种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我们要分析原因。”
“这些预警机制很全面。”苏锦点头,“我们就按这个来建立。”
几天后,苏锦的新制度建立完成。
“苏姑娘,您这个制度很完善。”将军看了制度文件后说,“几乎考虑到了所有可能的风险。”
“这是必要的。”苏锦说,“我们现在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必须做得更好。”
“那接下来怎么办?”
“接下来我们要稳步发展。”苏锦说,“既要保持成果,又要避免风险。”
“具体怎么做?”
“继续完善制度,继续服务百姓,继续创新管理。”苏锦说,“但是要更加谨慎,更加低调。”
“我相信你能做好。”将军说。
“我也相信。”苏锦坚定地说,“因为我们有一个好团队,有一套好制度,还有百姓的支持。”
正说着,刘德二又跑了进来。
“苏姑娘,您的花销指南又亮红灯了。”刘德二笑着说。
“什么红灯?”苏锦疑惑。
“将军这个月的花销又超标了。”刘德二说,“您给他制定的月度上限又被突破了。”
“哈哈,又是买书?”苏锦笑了。
“对,还是买书。”刘德二说,“将军说要学习您的管理方法,所以买了好多书。”
“看来我们的将军也在进步啊。”苏锦开心地说。
“对,而且他还说要给您涨工资。”刘德二说。
“涨工资?”
“对,说您为府库做了这么大贡献,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刘德二说。
“这个...我们再商量吧。”苏锦有些不好意思。
“苏姑娘,您就别谦虚了。”将军说,“您确实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谢谢将军的好意。”苏锦说,“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待遇已经很好了。”
“那我们就先这样。”将军说,“以后有机会再说。”
夜深了,苏锦站在窗前,看着远方的灯火。
半年来的变化,让她感慨万千。从一个小小的账房,到现在的模范府库,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但是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也有更多的机遇等着她。
“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去。”苏锦在心中默默地说,“为了百姓,为了这个团队,也为了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