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英雄的归宿(1 / 2)
青霖城的这个秋天,格外的清澈、高远。持续了数月之久的阴霾、压抑与血腥气息,随着赵党的彻底覆灭、龙脉的归复平静,终于被涤荡一空。阳光温暖而明亮,洒在重新变得熙攘的街道上,洒在修复中的屋舍间,洒在百姓们渐渐恢复了生气与笑颜的脸上。漕河之上,船只往来如梭,码头的号子声也恢复了往日的洪亮。茶楼酒肆中,人们谈论的不再是郡守的暴政和妖人的传说,而是秋粮的收成、漕运的畅通,以及对未来安稳日子的期盼。
然而,在这片劫后重生、万物复苏的景象中,钦差行辕后院那间终日弥漫着药香的静室,却仿佛与外界隔着一层无形的薄膜。这里的时间,流淌得格外缓慢而沉重。
李清河已经昏迷了整整半个月。
他静静地躺在床榻上,面容苍白得近乎透明,长而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呼吸微弱而平稳,仿佛只是陷入了一场过于疲惫的沉眠。只有偶尔微微蹙起的眉头,预示着他意识深处或许正经历着不为人知的波澜。林婉如寸步不离地守在一旁,原本明艳的脸庞清减了许多,眼下的乌青透露着无尽的疲惫与担忧,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坚定,动作轻柔地为李清河擦拭脸颊,喂服参汤,一遍遍在他耳边低语,讲述着外面世界的变化。
周廷鹤请来的名医换了好几茬,宫中太医署的圣手也曾被快马请来会诊,结论却大同小异:肉身之伤虽重,以灵药温养,假以时日或可恢复七八;然识海之创,近乎道伤,乃心神耗尽、魂魄受震所致,非药石能及,能否苏醒,何时苏醒,全凭其自身意志与造化机缘。
这一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床前的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林婉如像往常一样,用温热的湿巾轻轻擦拭李清河的手指,低声说着:“清河,苏师兄昨日又来探望了,书院一切都好,学子们都很用功,说是要以你为楷模……欧阳少主的胳膊接好了,天工坊正在帮官府修缮地动损坏的房屋和水利,他捣鼓出的新式水车,据说很好用……雷大哥和黄三爷的伤也快好了,漕帮的兄弟们都安顿了下来,朝廷还给了抚恤……”
她的声音轻柔而平静,如同潺潺溪流,日复一日地滋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忽然,她感觉到指尖下,李清河的手指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林婉如的心猛地一跳,屏住呼吸,紧紧盯着他的脸。只见李清河长长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眉心蹙得更紧,仿佛在努力挣脱某种束缚。半晌,他喉咙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呻吟,眼睑艰难地、缓缓地抬起了一条缝隙。
那眼神初时涣散、迷茫,没有焦点,仿佛迷失在无尽的虚空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凝聚,对上了林婉如盈满泪水、充满狂喜与不敢置信的眸子。
“清……河?” 林婉如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泪水夺眶而出,“你……你醒了?你真的醒了?”
李清河看着她,嘴唇翕动了几下,却发不出清晰的声音,最终只是极其微弱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弯了一下嘴角,仿佛是一个安抚的笑容。随即,巨大的疲惫感再次袭来,他又缓缓闭上了眼睛,但呼吸却比之前明显有力、平稳了许多。
“醒了!清河醒了!” 林婉如喜极而泣,冲出静室,语无伦次地向守在外面的侍女和护卫喊道。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行辕,也传到了密切关注此事的周廷鹤、苏文轩、欧阳轩等人耳中。
接下来的日子,李清河的情况一天天好转。虽然大部分时间仍在昏睡,但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能够进流食,也能发出微弱的声音。又过了七八日,他终于在林婉如的搀扶下,能够勉强坐起身来。只是他身体极度虚弱,形销骨立,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尤其是那双曾经锐利如星、能洞穿虚妄的眼睛,此刻虽然恢复了清明,却深陷在眼窝中,带着一种历经劫波后的沉静与淡淡的疲惫,偶尔望向虚空时,会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仿佛勘破了某种奥秘的沧桑。
周廷鹤亲自前来探望,看着眼前这个用生命挽救了青霖城的少年,心中感慨万千。他详细告知了赵汝成伏诛、赵党清算、甲子旧案昭雪、以及朝廷即将下达的封赏旨意。
“清河啊,”周廷鹤语气温和,带着长者般的关怀,“你力挽狂澜,功在社稷。本官已具本上奏,陛下闻讯,亦深为感动。不日便有恩旨下达,必有重赏,或授官职,或赐爵禄,你今后前程不可限量。”
然而,李清河闻言,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声音虽然虚弱,却异常清晰坚定:“周大人厚爱,陛下隆恩,草民心领。然清河本是一介布衣,所求并非功名利禄。此番种种,不过是尽己所能,求问心无愧。如今奸佞伏诛,沉冤得雪,青霖安泰,于愿足矣。朝廷封赏,实不敢当,亦非所愿。”
周廷鹤微微蹙眉,劝道:“你年纪尚轻,身负奇能,正该为国效力,造福苍生。岂可就此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