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契机(2 / 2)
这几人一唱一和,竟硬生生将一场证据确凿的刺杀未遂案,扭曲成了对萧无病“私藏重器”、“拥兵自重”的质疑和弹劾!
殿内不少中立官员闻言,也纷纷露出思索和担忧的神色。
毕竟,那未知的、能瞬间毁灭一支精锐刺客小队的力量,确实太过骇人。
兵部尚书宁卫国脸色铁青,出列反驳:“荒谬!遇刺反击,天经地义!岂有受害者反被质疑之理?萧总督镇守边关,有些许自保手段,何错之有?难道要引颈就戮,方能证明其忠心不成?”
然而,他的声音在柳、傅、魏三家联合营造的舆论声势面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龙椅之上,周天面无表情地听着下方的争论,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工部尚书蒋家文等人的话,虽然强词夺理,却精准地戳中了他内心最深的疑虑和恐惧。
对比起来,皇子外戚们的争权夺利,尚在朝堂框架之内,他自信还能掌控。
可萧无病手中那未知的、足以改变战争规则的力量,却像是一个脱离了他掌控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忠诚但无法掌控的边帅,与一群在规则内捣乱的臣子,哪个隐患更大?
周天心中的天平,在皇权的绝对安全面前,开始倾斜。
他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压下了所有的争论:
“落鹰涧之事,疑点颇多。萧无病遇袭是真,然其麾下所用之器,亦非常制。”
他目光扫过蒋家文、陈文都等人,最终落在宁卫国身上。
“传朕旨意:责成中书省总督萧无病,就落鹰涧所用之‘特殊防卫器械’,具本详细陈奏其来源、制式、威力及用途。边帅当以稳重为要,不可擅用不明之力,以免引发邻邦误会,动摇边防。”
“另,傅家家将失踪之事,着刑部一并核查。”
他没有立刻治罪任何人,但要求萧无病“交代”底牌的态度,已然明确。
朝会散去,柳文渊与傅震霆(虽未上朝,但其派系官员已达成目的)暗中交换了一个眼神,皆看到对方眼底的一丝得意。
他们成功地将水搅浑,将皇帝的猜忌之心引向了萧无病。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萧无病对于京城的这场舆论风暴,早已有所预料。
他之所以选择“沉默”,并非退缩,而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皇帝的猜忌,在他意料之中,而这,或许正是他下一步计划所需要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