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钦差核查(1 / 2)
翌日大朝会,风云再起。
这一次,不再是御史言官打头阵,而是几位重量级人物亲自下场。
吏部尚书陈文都(柳家派系)率先出列,他面色沉痛,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声音却清晰地传遍大殿:“陛下!萧无病此奏,看似恭顺,实乃狡辩欺君,包藏祸心啊!”
他手持玉笏,慷慨陈词:“其一,所谓‘上古遗迹’、‘避世奇人’,虚无缥缈,全然是其一面之词,毫无实证!此等关乎国朝军国重器之事,岂能凭其信口开河便轻信?”
“其二,他口口声声说利器‘不成熟’、‘产量低’,然落鹰涧一战,其展现出的威力,足以瞬间覆灭一支精锐!若此等威力尚属‘不成熟’,那其成熟之后,又当如何?足以撼山断岳乎?此等力量,掌握于一隅边将之手,陛下,臣寝食难安!”
“其三,也是最为可恶之处!” 陈文都语气陡然激愤,“他竟敢含沙射影,污蔑朝中重臣‘通敌’!仅凭刺客使用了某些药物、路径,便妄加揣测,构陷忠良!此风一开,日后边将是否皆可凭莫须有之猜测,攻讦朝臣?朝堂纲纪何在?陛下天威何存?!”
他话音刚落,傅家一系的将领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声若洪钟:“陛下!陈尚书所言极是!萧无病分明是心虚胆怯,故而编造谎言,混淆视听,甚至反咬一口!其心可诛!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严惩此獠!”
魏家一系的官员虽然语气相对温和,但话语同样尖锐:“陛下,萧总督所献之物,固然精巧,然其来历不明,隐患未知。若真如其所说乃偶然所得,更应将其研发之工匠、所得之图谱矿藏,尽数移交朝廷工部管辖,方为正理。岂能仍由其私人掌控,秘不示人?此非人臣之道!”
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汹汹。柳、傅、魏三家及其附庸官员,抓住萧无病奏章中的“漏洞”和“不敬”,轮番上阵,大有不将萧无病拉下马誓不罢休之势。
他们深知,若让萧无病就此过关,凭借那神秘利器站稳脚跟,日后他们再难与之抗衡。
兵部尚书宁卫国和少数支持萧无病的官员奋力反驳,但在对方有备而来的联合攻势下,显得有些左支右绌。
端坐龙椅的周天,面无表情地听着下方的激烈争吵。
他心中何尝不知萧无病所言不尽不实?那“上古遗迹”之说,他一个字都不信。
但他更厌恶这些家伙借此机会,试图将水搅浑,甚至隐隐有逼迫他立刻与萧无病撕破脸皮的架势。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之际,柳家派系的一位老臣终于缓缓出列,他先是恭敬地向周天行礼,然后才以一种老成谋国的口吻说道:
“陛下,诸位同僚所言,虽言辞激烈,然其忧国之心,天地可鉴。萧总督所持之力,确实非同小可,关乎国本。其奏章所言,亦确实疑点重重,难以尽信。”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更为阴险的建议:
“因此,萧总督毕竟镇守边关,劳苦功高,陛下亦已下旨安抚,不宜朝令夕改,寒了边关将士之心。老臣以为,不若派遣一公正持重之钦差大臣,亲赴中书省,一则代表陛下慰问嘉奖萧总督挫败匪谋之功;二则,亦可实地勘察其所言之天工图谱、特异矿藏,观摩那迅雷铳与‘爆裂火葫芦之实况,验证其奏章真伪,评估其于我大乾军备之真正价值。”
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着周天:“如此,既全了陛下抚慰边臣之心,亦可使朝廷对这等利器心中有数,避免偏听偏信,更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彰显陛下圣明烛照,公正无私。若萧总督果真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想必亦会欣然接受朝廷核查,以证清白。”
此议一出,傅家、魏家官员纷纷附和:“柳公老成谋国!此议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