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菜人 > 第231章 指挥使之争

第231章 指挥使之争(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城,武德殿。

金銮宝殿之上,气氛凝重。

今日大朝会,议题焦点并非边关军报,也非各地灾情,而是远在中书省的一个关键职位——都司指挥使的任命。

萧无病虽已贵为中书省总督,总揽军政,但其原本担任的行军指挥使一职已然卸任。

而这直接统辖中书省境内主要作战部队的都司指挥使,便成了一个各方势力都眼红不已的“肥缺”。

谁能将自己的人安插在这个位置上,就等于在萧无病的地盘里,钉下了一颗至关重要的钉子,既能分权制衡,又能窥探机密,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吏部尚书陈文都手持玉笏,率先出班,他是二皇子周翰在朝中的核心支持者,此刻自然是当仁不让。

他面色肃然,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中:“陛下,中书省乃边防重镇,都司指挥使执掌兵权,责任重大,不可一日空缺。臣举荐原北境副将,威远将军赵干钧出任此职。赵将军久经沙场,战功卓着,熟稔边务,定能辅佐萧总督,稳固边防。” 这赵干钧,明面上是中立将领,实则是柳家暗中培养、与二皇子关系密切的武将。

他话音刚落,兵部尚书宁卫国便冷哼一声,出列反驳。

他虽欣赏萧无病,但在此事上,出于制衡和自身部门影响力的考虑,也有属意人选,且与傅家推荐之人不同:“陛下,陈尚书所言差矣!赵干钧虽勇,然常年驻守北境,对中书省地理民情、敌我态势并不熟悉。臣以为,中书省卫指挥同知郭猛更为合适!郭猛乃中书省本地成长起来的将领,熟知地形,在军中亦有威望,由他接任,可保平稳过渡,迅速形成战力!” 这郭猛,与傅家麾下边军系统往来密切,算是傅家在三皇子、四皇子派系中较能接受的人选。

“宁尚书此言未免有失偏颇!” 礼部尚书曾杰生慢悠悠地开口,他向来与柳家亲近,此刻自然是帮腔,“为将者,首重韬略与威望,赵干钧将军威名远播,足可震慑宵小。至于地理民情,假以时日,自然熟悉。岂能因噎废食?”

刑部尚书韦惊才则语气冷淡地说道:“臣倒觉得,此职人选,当以法度、资历为重。按制,都司指挥使当从各卫指挥使中择优擢升。如此,方可服众,避免引发军中不必要的动荡。” 他这话看似公允,实则暗中否定了直接从外部空降的可能,为各方在本土将领中运作留下了空间。

户部尚书房苑彦捻着胡须,一副为国计民生的模样:“陛下,如今国库虽略有盈余,然用钱之处甚多。都司指挥使掌管一省兵马的粮饷器械,若用人不当,恐生贪墨,靡费国帑。臣以为,当选派一位清廉干练、熟知钱粮调度之人为佳。” 他这话,隐隐指向了与魏家有商贸往来、精于计算的一位文官转武职的候选人,显然是魏家和五皇子周治在背后推动。

工部尚书蒋家文也附和道:“房尚书所言极是。边防工事、军械维护,皆需与都司衙门协同,若指挥使不通实务,亦会延误军机。”

几位尚书你一言我一语,引经据典,各执一词,看似都在为国举贤,实则字字句句都暗藏机锋,代表着背后不同皇子与豪族的利益。

二皇子一系的柳家、三皇子四皇子背后的傅家、五皇子关联的魏家,甚至还有其他一些试图混水摸鱼的势力,都在暗中角力。

端坐在龙椅上的国君周天,面无表情地听着臣子们的争论,目光深邃,无人能窥知其心中所想。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位的任命,更是对萧无病掌控力的试探,也是朝中各派系力量的一次公开博弈。

陈文都见争论不休,再次上前,语气加重:“陛下!萧总督虽能力出众,然毕竟年轻,且需总揽全局,军事方面,正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成之将加以辅佐!赵干钧确是不二人选!” 他这是明捧暗抑,暗示萧无病需要“辅佐”,实则想分其兵权。

宁卫国立刻反唇相讥:“陈尚书此言差矣!萧总督于军中威望素着,何需他人‘辅佐’?当务之急是选一能与其同心协力、如臂使指之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