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 > 第292章 舆论为刀,经济为刃,请君入瓮

第292章 舆论为刀,经济为刃,请君入瓮(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之栋离开邵清总办府时,脚步虚浮,如在云端。

他来时怀揣利刃,心情沉重。

走时刀还在手,可他却感觉自己连同整个南方官场,都成了别人的棋子。

周明那句,万一不小心,遗落在哪位御史言官的轿子里,在他脑中反复回响。

这分明是阳谋!

他张之栋若想坐稳湖广总督的位置,甚至更进一步,就必须将这份名单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既要敲打不听话的,又要借此向京城表功,

更要让所有被牵连的官员,都感受到那柄悬顶之剑,不得不倒向振华体系寻求庇护。

回到武昌府,张之栋把自己关在书房一夜。

次日天明,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密折,从总督府送出,直奔京城。

三天后,京城御史台,一位素以刚正着称的老御史,上朝途中轿子颠簸了一下。

一枚不起眼的竹筒,从轿帘缝隙中滚落。

老御史捡起竹筒,打开一看,纸上所书内容,让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老脸血色尽失。

当日早朝,老御史手持笏板,声泪俱下,当庭弹劾两江布政使司某位实权人物,贪墨受贿,通敌误国,并呈上了那份偶然得到的铁证。

朝野震动。

紫禁城深处,一道彻查的旨意迅速下达。

一时间,整个南方官场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那份由东洋人精心准备,又经张之栋之手递出的名单,高悬在所有与东洋势力有染的官员头顶。

他们不知道下一个被不小心遗落证据的会是谁。

恐惧,如瘟疫蔓延。

起初,还有人抱有侥幸,试图动用关系摆平此事。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以往无往不利的银钱与人情,这次却泥牛入海,毫无用处。

所有渠道,都对他们关上了大门。

恐慌之下,这些官员不约而同地做出一个选择——切割。

他们疯狂撇清与东洋商会的一切关系,将曾经收受的献金想方设法地退回。

甚至派出心腹,携带重礼秘密前往邵清,只求能从名单上抹去自己的名字。

而在华的各大东洋商会,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夜之间,所有官方合作项目被紧急叫停,原本打点通畅的各个关节全部堵死。

报关的货物被以各种理由积压在港口,已签订的合同被宣布作废。

他们的商业活动几乎全面瘫痪。

就在这潭水被搅得越来越浑的时候,由振华体系控制,遍布湘、赣、粤、鄂四省的各大报纸。

突然在头版最显眼的位置,开始连载一篇名为《国贼录》的系列文章。

文章并未指名道姓,而是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用极其生动的笔触。

描绘某位“钱大人”如何将港口关税私下让利给“东洋友人”。

描绘某位“孙巡抚”如何将本地矿产的开采权低价“赠予”外商……

故事活灵活现,细节详实。

这些情节,与现实中某些官员的行径,如出一辙。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南方四省的舆论彻底被引爆。

茶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着《国贼录》的最新章节。

酒楼中,士绅商贾人手一份报纸,兴致勃勃地“对号入座”。

街头巷尾,贩夫走卒也在唾骂着文中那些丧尽天良的“国贼”。

一场全民参与的“捉国贼”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那些被文章影射的官员,体会到了什么叫“社会性死亡”。

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无数猜疑、鄙夷、甚至仇恨的目光。

家门口被人泼了狗血,坐轿子出门会被人扔烂菜叶。

曾经巴结奉承他们的人,现在见了他们如见瘟神,避之不及。

声望一落千丈,形同过街老鼠。

就在舆论发酵到顶点,这些官员被折磨得几近崩溃的时刻,振华财务部与振华商行,联合发布了一则公告。

公告宣布,将对数十家有通敌嫌疑的商号、钱庄进行信用审查。

并依据《经济内循环与信用绑定法案》,暂时冻结其在振华体系内的一切资产与业务往来。

这则公告,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被冻结的商号、钱庄,正是名单上那些官员们藏匿财富的钱袋子!

资产被冻结,直接意味着资金链断裂。

更可怕的是,那些与他们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商户。

生怕自己被牵连,纷纷拿着票据上门挤兑。

一场局部的金融雪崩,就此爆发。

无数家曾经风光无限的钱庄商号,在短时间内宣告破产。

老板卷款跑路者有之,悬梁自尽者有之,一片哀鸿遍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