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我携万民以问天,尔等经义值几钱!(2 / 2)
他步履从容,一步一步,拾阶而上,不疾不徐,仿佛只是在寻常山间漫步。
他没有释放任何气势,甚至连护体罡劲都未曾催动。
但他每一步落下,都仿佛精准地踩在了天地脉搏的节点上。
与这山、这楼、这江水、乃至这片天地的呼吸融为一体。
那股庞大的浩然威压,如万钧重担,压在他的身上,却又如清风拂过山岗,流水淌过顽石,无法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他自身,就是一个完整而圆满的小天地。
他的肉身,承载着他的道。
外界的势,如何能撼动他的本我?
黄鹤楼顶。
孔令文看着那个,如闲庭信步走来的年轻身影,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中,瞳孔猛然一缩。
这由稷下学宫千年传承、以信念构建的问心之阵,对周明竟然毫无作用!
这怎么可能?
儒家之道,讲究诚于中,形于外。
一个人的德行操守,必然会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与气度上。
此人行事霸道,颠覆纲常,其内心必有瑕疵,怎么可能在这浩然正气面前,如履平地?
这一刻,孔令文对自己坚守一生的信念,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动摇。
周明终于登上了顶楼。
楼顶之上,风声呼啸,大江奔流。
他与孔令文隔着一张古朴的木案,相对而坐。
整个天地,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孔令文压下心底的震动,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并不响亮,却借助浩然之气的加持,如洪钟大吕,响彻在黄鹤楼下每一个人的耳畔。
“敢问周先生,何为教化?何以安天下?”
声音中,带着质问,带着考较,带着千年道统的威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周明的回答。
他们想知道,这位以雷霆手段席卷南方的年轻人,会如何回应这直指根本的圣人之问。
周明笑了笑,却没有直接回答。
他只是对身后的苏清雪点了点头。
苏清雪会意,将怀中那摞厚厚的卷宗,分发给在场的各家报社记者,以及那些被特许登楼观礼的士绅名流。
同时,早已等候在楼下的振华体系工作人员,也将一份份印刷精美的报纸,免费派发给围观的民众。
一时间,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孔令文皱眉看着手中的报告,心中升起一丝不悦。
在他看来,这是哗众取宠的伎俩。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报告上时,整个人却愣住了。
报告上,没有一句慷慨陈词,没有一句之乎者也。
有的,只是一串串冰冷、枯燥,却又详实到令人心惊肉跳的数据。
【振华体系治下,湘、鄂、赣、粤四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数据总览】
【人均预期寿命:由不足三十五岁,提升至四十二岁。】
【新生儿存活率:由不足四成,提升至八成以上。】
【七至十五岁孩童识字率:由不足半成,提升至六成。】
【单位亩产粮食量(以水稻为例):平均提升四成。】
【……】
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却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得以延续的家庭。
孔令文看着这些数字,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他准备了满腹的经纶,准备了无数引经据典的反驳,准备了从孔孟到程朱的圣人教诲。
此刻,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那些他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
那些他认为蛊惑人心的新法。
竟然在短时间内。
让数千万人吃饱了饭。
让无数孩子读上了书。
让无数本该夭折的婴儿活了下来。
这……难道不是教化?
圣人所言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不正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