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儒门归心,定鼎南方,振华大势已成(1 / 2)
邵清总办府。
晨光熹微,窗外读书声与操练呼喝声交织,带着一股昂扬的秩序感。
周明立于窗前,闭目感知。
民初世界的天地灵机稀薄温和,但在这灵机之上,一股全新的力量正在奔涌。
头顶之上,赤金云海翻腾,那是数千万民众的信念汇聚,温暖、厚重。
与他体内炼脏圆满、五行流转的气机遥相呼应。
这让他感觉,自己与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心跳都连在了一起。
“先生。”
周小七悄然立在门口,躬身行礼,声音里透着股压不住的振奋。
周明睁开眼,五色华光在眼底一闪而逝,整个房间的空气都随之变得鲜活起来。
他并未急于处理俗务,而是先将心神沉入体内,细细体悟着炼脏小成后,这方天地规则对自己的亲和与接纳。
五气朝元,五行自洽。
这不仅仅是肉身的蜕变,更是生命层次的跃迁,让他能更清晰地洞察到力量的本质。
“讲。”周明吐出一个字。
“禀先生,自黄鹤楼论道后,稷下学宫大儒孔令文已率其核心门人抵达邵清,正在府外求见,言称欲率儒门并入我振华体系。”
周明点了点头,对此并不意外。
“请他去议事厅。”
议事厅内,孔令文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衫,面容憔悴却眼神明亮。
见到周明进来,他没有丝毫犹豫,长揖及地,声音嘶哑而诚恳。
“罪人孔令文,拜见先生。”
“昔日黄鹤楼上,令文以千年经义问先生,却不知民生多艰,百姓多苦。”
“先生以实绩答我,令文如遭雷击,方知闭门造车,空谈误国。”
“今日,令文携稷下学宫上下,愿并入学务部,以格物致知之法,重构儒家义理,为新时代育人,万死不辞!”
他身后,一众稷下学宫的宿儒耆老,皆是神情复杂地跟着行礼。
黄鹤楼上那份份详实的报告,击碎了他们千年的骄傲。
周明静静地看着他们,片刻后才开口。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儒家学说,并非一无是处,其修身、齐家、正心、诚意之说,于个人品行塑造有益。”
“只是时代变了,尔等抱残守缺,未能与时俱进罢了。”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既然尔等有心归附,我便给你们一个机会。”
“我任命你为学务部下属经义院首任院长,负责整理天下古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振华新学,提供理论基石。”
孔令文闻言,浑身一震,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
他原以为自己最多只能当个教书先生,没想到周明竟委以重任,让他重构道统!
“令文……令文定不负先生厚望!”他再次深深拜下,这一次,是彻彻底底的心悦诚服。
儒家势力的归心,如一剂强效催化剂。
苏清雪与刘知远迅速抓住了这个契机,以经义院为旗帜,整合了稷下学宫遍布南方各省的书院网络与人脉资源。
一时间,振华新学堂的推广速度暴增,新思想如水银泻地,迅速占领了南方士林阶层的话语权。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抵触的旧式文人,纷纷改换门庭。
处理完儒门之事,周小七又呈上另一份报告。
“先生,自黄鹤楼后,南方各省督抚、士绅、商会代表,已在邵清盘桓多日。”
“每日皆有劝进表章送上,言辞恳切,几乎已将先生视作南方之主。”
周明翻阅着那些辞藻华丽的表章,面上毫无波澜。
他清楚,这些人并非真心臣服,不过是畏威趋利罢了。
真正的民心,不在这些人的笔下,而在田间地头,在工坊车间。
“传我命令。”周明声音平静而有力,“以工代赈,于长江以南所有省份,全面铺开水利、公路等基础建设工程。”
“所有工程,由工务部总揽全局,各地武道协会全力协同,所需人力,优先招募失地农户与破产手工业者。”
此令一出,整个南方为之震动。
这不再是局限于一县一省的小打小闹,而是席卷数省之地的庞大工程。
无数因时代变革而失去生计的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振华体系的根基,也随着一条条道路的延伸,一座座水库的修建,真正扎入了这片广袤的土地深处。
数日后,工务部总长张为民红着双眼,带着满身的尘土与无尽的亢奋,冲进了总办府。
“先生!星火主城二期工程,竣工了!”
他摊开一张巨大的图纸。